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胡麻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胡麻种植区域的分布、生产特点,分析了甘肃胡麻发展现状、优势和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思路与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冬季覆盖作物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风蚀退化及其所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冬春季农田长时间裸露是主要原因之一.冬油菜、冬小麦、麦茬等冬季覆盖度70%~ 95%,风蚀模数分别为22.3、23.3、83.5 kg·hm-2·h-1,分别为春播处理(543.6 kg·hm-2·h-1)的4.10%、4.28%、15.36%,在防...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抗重茬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在榆中县、广河县2个试点进行了抗重茬剂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播前使用抗重茬剂重茬护士拌种能够明显促进玉米生长,优化玉米生物性状,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收益。其中榆中试点使用抗重茬剂重茬护士拌种处理的玉米折合产量为8 140.35 kg/hm~2,较对照增产5.64%,增加产值782.46元/hm~2,投资效益为1.61元/元;广河试点使用抗重茬剂重茬护士拌种处理的玉米折合产量为9 232.28 kg/hm~2,较对照增产4.66%,增加产值739.69元/hm~2,投资效益为1.47元/元。建议在广河县、榆中县等同类型的玉米种植区,特别是重茬种植的区域大面积示范抗重茬剂重茬护士。  相似文献   
4.
<正>按照农业部关于高产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经过省粮棉油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精心指导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甘肃省2010年冬油菜高产创建工作已全面完成,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国农技中心的安排部署下,甘肃省率先启动了手机移动互联平台——农技一点通APP试点工作,目的是将农业科研和推广系统的专家(以下统称为农技师)与种植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以下统称为农场主)紧密连系在一起,实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的快速对接,提高农技推广效率,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更快更好地为我国油  相似文献   
6.
7.
紫花苜蓿叶面喷施稀土农用肥料大丰收、植物全元营养素、常乐益植素后,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明显改善,表现为叶色变深,顶端优势加强,生长速度加快,产量增加。实验表明,在供试三种稀土肥料中,其效果以大丰收为最好,增产率分别为 17%;植物全元营养素次之,增产率分别为 15.10%;常乐益植素较差增产率分别为8.10%。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种植模式对春油菜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中国北方春油菜的抗旱、抗寒出苗能力,实现及早播种、培育壮苗,采用黑色和白色两种地膜与不同播种方式相结合,以甘蓝型油菜‘青杂5号’为供试品种,设计5种不同种植模式与传统常规露地条播进行比较,分析春油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筛选最有利于春油菜幼苗生长的覆盖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白膜平铺穴播种植方式下春油菜苗期叶片大,可用于壮苗培育;叶片光反应下叶绿素浓度高,暗反应下叶绿素浓度低,具有较高的光转化效率;蒸腾强度和气孔开放程度低,光合作用能力较强;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羧化效率、光能利用率和油菜籽产量均明显高于露地条播种植,也优于其他覆盖种植模式,是一种资源利用率较高的种植模式,可在北方春油菜产区作为抗旱、抗寒栽培的有效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土壤水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前期,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拔节—孕穗期0~2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土穴播较露地条播提高4.6~5.2个百分点,而膜侧沟播较露地条播提高2.2~2.3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全膜覆土穴播较露地条播增加29.0~48.0 mm,而膜侧沟播较露地条播增加12.9~20.4 mm。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小麦农田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4.1%,平均降水利用率达到71.0%;使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19.58 kg·mm-1·hm-2,平均达到18.33 kg·mm-1·hm-2,在旱作小麦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旱作大豆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水分、温度及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4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大豆关键生育时期的耕层土壤昼夜温度变化、0~2m土壤水分动态定位监测,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大豆苗期覆膜沟播能够防止白天耕层土壤温度过度上升和晚间温度过度下降,耕层平均温度比露地平播提高3.3℃;在不同降水年型,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覆膜沟播最高,干旱年份分别提高48.7%和35.4%,平水年份提高33.4%和24.5%。覆膜沟播能够明显改善旱作区土壤水温条件,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