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探索总结了庭院小棚温室育秧模式,系统介绍了其技术流程、技术要求,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并提出了各种模式的适应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紧紧围绕甘蔗“双高”生产,大力推广和普及甘蔗生产的新技术新机具,加快我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在春植蔗期间,该站分别在来宾市、贵港市联合举办了甘蔗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重点推广蔗地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起到了以点带面,幅射带动的作用。另外,南宁、百色、柳州、河池等8个甘蔗主产区相继举办了甘蔗生产机械化演示会。广西区农机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客观的技术、经济、社会变革过程,其目的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并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繁荣农村经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之一,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4.
一、水稻插秧机作业技术 (一)技术路线:大田耕整→泥浆沉淀→插秧机调整→装秧→试插→插秧 (二)技术要求:田面平整,田面高度差不大于3厘米,表土软硬适中,无杂草杂物,稻草须压入土中;施好基肥。根据大田肥力情况,结合耕整、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速效化肥;  相似文献   
5.
针对比转数仅有54的水动冷却塔直驱混流式水轮机,选取影响水轮机转轮效率的6个重要水力参数β1,β2,b0/D1,Φ/D1,Z,a/D1,每个因素取2个水平,设计L8(2^7)正交表,生成8个设计方案.通过CFD软件分别对8个方案的水轮机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采用理论分析和CFD技术分析转轮水力损失特性,对比其结果、优化转轮参数,再将优化后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外特性试验,对比得到的结果,表明使用正交化方法结合CFD技术可在较少的试验方案下有效地改进水轮机叶轮水力性能,达到水轮机优化设计的目的.在设计流量点Q为5 000 t/h处,优化后的模型转轮输出功率为156.57 kW,水轮机效率达到86.51%;数值模拟效率比试验效率低0.11%,实测结果的基本趋势与数值模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动插秧机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正确的适应农艺要求和保持机器性能的调整与维护,才能保证插秧机正常工作,确保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延长插秧机使用寿命。如何进行插秧机的正确调整与维护,是广大插秧机手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于插秧机类型较多,各种机型的结构、使用要求、调整的方式方法及要求有所不同,现以东洋PF455S插秧机为例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广西蔗糖生产实现高效益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自治区农机推广总站在横县平马镇农业科技示范场对甘蔗进行两种不同栽植深度的田间试验,旨在通过试验探讨适宜的种植深度,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广西水稻生产机械化推进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力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和新装备,主攻水稻薄弱环节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及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稳步发展。一、广西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水稻是广西的主要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100~3150万  相似文献   
9.
甘蔗机械收获切割质量对宿根蔗产量的影响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甘蔗生产成本高,蔗糖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要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就必须依靠机械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包括耕整地、种植、中耕、植保、收获、装运等环节,而  相似文献   
10.
<正>稻谷干燥是水稻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传统的稻谷干燥方法主要是在晒场上依靠自然晾晒,虽然简便易行,但干燥时间长、损耗大、稻谷品质低,且受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