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2.
高地隙窄形橡胶履带式水旱兼用行走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高地隙水旱兼用行走系统,特别适用于水稻田植保作业,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履带、驱动轮或导向轮、支撑轴承座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通过性能试验表明:该行走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地隙达1 m,防陷深,压苗少。  相似文献   
3.
文章设计了一种适合于“4+4”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中耕施肥机械,首先对中耕施肥机总体方案进行设计,接着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分析,试制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施肥精准度均在90%以上,并在江苏农垦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田块大面积推广使用。结果表明,该机具适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管理作业,有利于玉米大豆增产增效,降低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4.
5.
为了适应江苏垦区麦稻两熟轮作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提出了适应粘性土壤地区稻茬麦高产机械化作业模式与作业机具配套方案。作业模式创新和关键装备技术创新提高了稻茬麦种植质量,实现了齐苗、匀苗、壮苗,并通过秸秆全量还田与复式作业,实现了节能减排,提高了大小麦种植水平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大小麦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单体精播技术的适配性及其农艺效应,揭示基于区域土壤力学特征的精密播种机设计原则,以2BMYFQ型免耕播种机单体为例开展田间台架播种试验,提出符合农机-农艺融合原则的4个精播主控目标和技术要素,探讨2种耕作处理方式(免耕、旋耕)、3个预定播深(2.5、4.0、6.0cm)和3个下压力(0.6、1.0、1.2kN)因子组合下的种子播深、土壤物理变化及小麦出苗效果。结果表明,播种单体与土壤力学性质交互影响并导致播深变化差异显著,土壤力学变异造成高达37.61%的播深变异,基于线性弹力张紧特征的下压力控制技术与不合理耕作方式组合下的精确播深控制目标无法实现。现有试验单体既存在土壤对双圆盘开沟器支撑力过大导致的限深轮虚支撑,也存在土壤支撑力不够且限深轮过度下陷导致农学意义上过深的种子位。单体造成种子位土壤压实状况也受耕作方式及下压力影响,并最终反映为出苗率的变化。综合比较发现,稻田原茬免耕、预定播深4cm、下压力1.2kN工况下,实际播深与预定播深差异较小,播深稳定性高,出苗率高,但种沟侧壁压实程度大;在旋耕条件时最优播深为预定播深4cm和下压力1.0kN组合;旋耕处理的单体播深控制整体效果优于免耕。因此智能精密播种技术应首先探明土壤力学条件和农艺播深目标的合理下压力控制策略,实现基于“播种单体-土壤力学关系”的单体创新设计和智能化土壤力学在线检测系统是区域精播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抗风险能力,提升复种玉米产量和品质,解决现有玉米去雄机结构复杂、推广难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折叠式宽幅玉米去雄机,并进行了样机参数优化。最优参数为:作业行驶速度4.5 km/h,摆环转速538 r/min,割刀长度80 mm。经田间试验,该机实际平均去雄率为94.8%,叶片损伤率为7.8%,达到玉米去雄标准,满足玉米去雄的农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连续阴雨特殊气候条件下,稻茬麦作业模式中机具配套问题,研制了新型的适应粘土地稻麦轮作模式的轻型正反旋开沟联合播种机。经过前期田间试验,该机具可实现开沟、平整、播种作业可一次完成,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播种质量,基本满足粘土地烂地播种要求。但也存在开沟抛土难、易壅土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免耕播种种子破茬入土难和秸秆堵塞拖堆等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对行条带破茬旋耕装置。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适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免耕播种作业,能够大幅提高出苗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当前江苏农垦各分公司水稻种植过程中筑埂作业质量不高、效率低、水直播田需人工二次筑埂修沟、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一种适应垦区规模化作业条件下的可调节水稻筑埂开沟一体机。对筑埂开沟一体机整体结构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确定齿轮箱传动比分别为1.25和1.69。田间试验前,调整角度调节装置使其适用于不同区域水稻田筑埂开沟作业,田间试验结束后检测埂高、埂顶宽、沟深、沟宽、埂体坚实度,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进行优化改进直至机具定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机具可在不同区域水稻田一次筑埂成型且同步完成埂边开沟作业,埂高全部合格且平均值达24.5 cm,埂顶宽全部合格且平均值达21.8 cm,沟深平均值达25.1 cm,沟宽平均值达37.6 cm,埂体坚实度平均值达1 992 kPa。该机具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好,作业各项指标皆优于相关技术标准,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和埂体质量,节约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