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锥圈倾角和下锥管倾角对梭锥管内水沙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PIV测试结果一致基础之上,建立了5个不同锥圈倾角和7个不同下锥管倾角的梭锥管模型,采用层流方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浑水含沙浓度为5kg/m3时各个梭锥管内部的泥沙浓度和速度场,详细对比分析了不同倾角下梭锥管内的速度场和浓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上锥管结构尺寸、锥圈间距不变的条件下,锥圈倾角β与下锥管倾角γ相等且等于45°时,梭锥管水沙分离效果最好,在该角度下锥圈上表面泥沙滑动至排沙通道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梭锥管水沙分离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鳃片间距下的分离鳃内部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鳃片间距对分离鳃的速度场及泥沙分布特性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层流模型和欧拉模型,运用Phase Coupled SIMPLE(PC-SIMPLE)算法,对不同鳃片间距下分离鳃的水沙两相流流场进行了静水沉降的三维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速度场和含沙量分布特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鳃片间距下,分离鳃内部的速度场分布规律有所不同,鳃片间距越大,速度流场受到来自泥沙通道中的泥沙流与清水通道中的清水流影响就越大;鳃片间距越小,分离鳃的沉淀效果越好。以泥沙平均速度和清水平均速度作为考核指标,同时考虑分离鳃内部的流场特性、水沙分离效果与制作分离鳃的成本,则最佳鳃片间距为5 cm。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底孔直径的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进行的石膏浆液浓缩试验,分析了装置底孔直径、进流量与浓缩指标的关系。试验表明,通过控制进流量和调节底孔直径,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完全可以代替水力旋流器对烟气脱硫浆液进行浓缩。并且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将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用于混水泥沙分离.采用均匀正交试验考察了锥圈间距、进流量、倾角以及底孔孔径对梭锥管的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的影响.通过PPR和极差分析得出:影响耗水率的各因素主次排列为底孔孔径、进流量、锥管偏角和锥圈间距;而影响表面负荷率的各因数主次排列为底孔孔径、进流量、锥圈间距和锥管倾角.考虑试验因素对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影响程度的影响及它们在分离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优化了装置参数,水平优化表明:当锥圈间距2 cm,进流量14.5 cm3/s,倾角60°和底孔孔径2mm时,耗水率最小,表面负荷率最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物理模型研究了梭锥管上下两锥管内泥沙沉降时间关系及锥圈的安装位置对泥沙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锥圈的存在,缩短了沉降距离、阻碍了絮团间的絮凝,提供了泥沙下降通道和清水上升通道;在静水沉降中,随着沉降时间的推移,大量泥沙进入到下锥管,泥沙在下锥管中所用沉降时间占总沉降时间的70%多.下锥管为泥沙沉降的主要场所,下锥管中安装锥圈更有利于泥沙沉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坡度对中行管段倾斜布置的正虹吸管路水力特性的影响,设置11个不同坡度(0、±1/60、±1/30、±1/20、±1/15、±1/10)和2个安装高度(4、6 m)在不同水位差下量测了虹吸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动现象、含气率、气泡的运动速度、过流能力及总水头损失等水力特性。通过试验得到了正坡和逆坡管路坡度变化对管路水气流动现象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坡度改变对管内含气率和气泡运动速度、虹吸管路流量及管路水头损失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了气体存在对流量和总水头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坡度逐渐增大,管内伪空化现象逐渐减弱,气体的体积逐渐减小,含气率逐渐减小,气泡运动速度逐渐加快,虹吸管路的输水流量逐渐增大,总水头损失也逐渐增大。通过量纲分析的方法,推导出适用于倾斜布置的不同坡度下正虹吸管路输水流量的计算公式;经验证,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相接近,逆坡管路中相对误差控制在±6%,正坡管路控制在±7%。以上探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管路布置形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水沙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均匀正交设计法和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PPR)对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进行了结构优化试验研究。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确定了锥圈间距、进流量、倾角、底孔孔径作为正交试验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选择UL9(34)对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进行了均匀正交试验,应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优化。结果表明,与前期研究结果相比,梭锥管的水沙分离效果与其纵轴线与水平面的倾角大小有关,当倾角为60°时,水沙分离效果较好,浓缩率达到了1.73。进流量和锥圈间距相同的梭椎管,底孔越大,耗水率越大,表面负荷率随着底孔的增加逐渐减小,而锥圈间距对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影响很小。进流量不变时,浓缩率随着底孔孔径和锥圈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新型异向流沉沙池泥沙沉降特性试验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二级泥沙处理设施——新型异向流沉沙池的泥沙沉降特性及其沉沙机理,该研究开展了不同流量和不同含沙浓度的系列试验,并对泥沙运动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建立并求解了新型异向流沉沙池双向倾斜薄板上泥沙运动的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值粒径为0.021 mm的细颗粒泥沙的含沙水流,长96 cm、宽10 cm、高110 cm的新型异向流沉沙池对流量为45~360 L/h的泥沙截除率为40%~88.53%,约为相同体积的底板倾斜和底板水平的条形沉沙池的1.2~2倍;单位时间沉降至集沙箱的泥沙量是底板倾斜条形沉沙池的1.3~2.3倍;不同时刻双向倾斜薄板上的泥沙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均大于单向倾斜斜板,倾角为锐角时,角度越大,速度越大。工程设计时,若地形高差满足要求,双向倾斜薄板的倾角(90°)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沉降效率,若高差不满足,倾角应不小于泥沙休止角。研究结果可为新型异向流沉沙池结构优化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同一梭锥管浑浊流体分离装置分别采用孔口出流排泥和管道排泥两种不同的排泥方式,同时考虑梭锥管倾角不同对排泥耗水率、排泥水的浓缩率和"清水"的出水量及其含沙浓度的影响进行泥沙水动态沉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梭椎管的排泥耗水率、浓缩率和"清水"的出水量与排泥方式密切相关。梭锥管采用管道排泥浓度远高于孔口排泥浓度,排泥水浓缩率可达5倍以上,耗水率仅为10%左右,仅为孔口排泥耗水率的20%。梭椎管倾角对耗水率与浓缩率影响较小,倾角为60°时,耗水率最小,浓缩率最大。要保证较小耗水率和较大溢流量排泥方式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