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基于模块化分工的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丽  薛继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58-17260
在阐述模块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有限分工和农业产业化模块分工理论,以农业有限分工的视角研究了农业模块化发展,旨在促进市场规模扩大与现代化大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能够为模块化分工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和出口导向型主导增长模式的双重作用下,使得我国有限的劳动力要素市场面对近乎无限的世界产品市场;在农民工供给增长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使得全局性的"民工荒"不可避免。针对这种"民工荒"问题的新动向,本文提出了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出口导向模式渐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水稻间歇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祖莲  薛继亮 《节水灌溉》2001,(6):23-24,29
稻田间歇灌溉和其它水分管理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指出,相对而言,水稻间歇灌溉水分管理模式最节水,且灌水次数及田间排水量最少;其节水的机理在于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稻田渗漏量和腾发量。  相似文献   
4.
由政府出资,成立循环农业环境贡献量银行,收购和交易循环农业环境贡献量,是市场经济下鼓励和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循环农业环境贡献量银行的建立要遵循"4R"原则,其收购和交易的循环农业产品构成可以分为减量化贡献、再循环贡献、再利用贡献和可控制贡献,通过对循环农业环境贡献量的测算和定价可以实现其收购和交易。  相似文献   
5.
中稻水分生产函数及优化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水稻各生育期干旱程序的控制,使水稻有意亏水,研究稻田水分不足条件下蒸发蒸媵量与产量的数学关系,为在水资源量一定的条件下,有效、及时的供水,避免盲目节止导致水稻减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物产量对水分亏缺敏感性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灌溉水资源不足时,作物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是确定最优灌溉制度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作物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指标的定义,基于此定义,给出了平均敏感性指标、概化的敏感性指标以及边际敏感性指标的具体表达式。以Doorebos模型、Jensen模型和Blank模型等常见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导出了各种敏感性指标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水稻试验资料,分析了敏感性指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基于ARIMA模型的中国生猪价格的短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4—2009年分季度中国生猪生产价格变化数据,利用ARIMA模型,短期预测了中国2009年第三、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二季度的生猪价格变化。结果表明,根据ARIMA模型来预测中国生猪价格变化的精度较高,能准确地预见生猪价格短期波动,预计中国2010年猪肉价格可能会出现较大上扬。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流动、农业发展和中国土地流转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样一个疑问:明显的农业增长是否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而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变革空间?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劳动力流动却没有促进农户的土地流转。这说明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没有内生的影响到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需要以外部推动来健全。最后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工演进视角下的规模不经济和中国猪肉价格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超边际理论,从分工、专业化、产业化以及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视角探索我国猪肉价格波动之谜。认为分工决定着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分离,交易效率决定着农业产业化企业(猪肉加工或销售企业)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难以体现,是造成中国猪肉价格剧烈波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温丽  薛继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67-8069
利用我国1991~2005年秸秆利用数据,预测2010~2014年生物质能利用总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0~2014年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总量将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