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轮式拖拉机在当前农业生产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东北垅作地区利用轮式拖拉机进行铲(?)作业时,压沟严重,影响作业质量;另外黑龙江省有些地区春季化冻、秋季多雨,土壤含水量较大,轮式拖拉机牵引附着性能显著下降,甚至不能进行作业。因此很多同志认为轮式拖拉机不宜进行垅作,不适用于黑龙江省地区的田间作业;建议生产履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水田拖拉机的驱动方式对其越埂性能的影响,指出:水田拖拉机采用前、后两轴驱动是必要的。然后又从水田拖拉机要经常进行越埂(或过沟)作业的要求出发,对其重心坐标、轴距、轴间地隙等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拖拉机功率的不断加大和速度的提高很自然地引起这样一些新的突出的问题,这就是:拖拉机的自动化问题,人机工程问题,拖拉机的可靠性问题和拖拉机行走系统—土壤—作物收成问题。 拖拉机的自动化 拖拉机自动化的必要性是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是在对水田叶轮的叶掌形状,整机重量及其在前、后轴上的分配,以及不同的驱动方式三个因子对水田底盘滚动阻力的影响进行试验之后写出的。本试验研究是按正交试验设计、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三个因子中以水田底盘重量的大小对其滚动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底盘的重量分配和驱动方式的交互作用也对其滚动阻力影响显著;而叶轮的叶掌形状及驱动方式两个因子对滚动阻力的影响倒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变型四轮拖拉机转向过程中功率循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变型四轮驱动拖拉机转向过程中的运动学的分析,推导出轴间刚性闭锁连接的变型四轮驱动拖拉机在转向过程中,出现功率循环的临界转向角,并在微机的辅助下,绘制了不同超前率ε情况下的α-F/F_(max)曲线,分析了合理的选择超前率ε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各大型机械化农场所拥有的谷物收获机械,几乎全部是苏联制造的牵引式C-6康拜因和自走的C-4康拜因。这些康拜因在土壤湿度不超过20%的土地上作业时表现出良好的通过性。但是,在土壤湿度太大(例如黑龙江省麦收时期正值雨季)的情况下,上述康拜因的通过性就显得非常之低,经常出现陷车现象。这不仅影响小麦的适  相似文献   
7.
一、西藏青稞生产状况、青稞是青、康、藏高原裸大麦的地区性特有名称。据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198l——1984),在大麦属中,还发现多棱、二棱皮大麦和野生二棱、六棱大麦;据徐廷文等考证,野生二棱大麦的出现比近东的更早,而野生六棱大麦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被驯化为六棱裸大麦而进行栽培。西藏青稞以抗旱性强、早熟避灾、稳产性好,磨制糌粑的加工与食用方便而受到藏族人  相似文献   
8.
肥麦在西藏冬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肥麦的生理、生态、生物学特性,井就合理选种、防杂防退、保持及提高其种性等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轮式拖拉机的牵引——附着性能和自走康拜因的通过性能或防陷性能,可以对它们的行走装置进行各种形式的改装,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是改装为半履带行走装置。图1所示的结构我们称它为三角形(或△形)半履带行走装置。这种△形半履带行走装置曾被采用在苏联的自走康拜因C-4、-3及西德、英国的一些轮式拖拉机上。在黑龙江省国营友谊农场进行的田间试验表明,具有△形半履带行走装置的自走康拜因C-4能在土壤湿度为40%的条件下顺利地工作。广东省农机所也进行过轮  相似文献   
10.
拖拉机“TRACTOR”一词首先出现在英国牛津词典上的时间是1856年。 在美国,1890年才有拖拉机这个词。 1911年美国第一次在内布拉斯卡州举办了拖拉机表演,引起公众的极大兴趣。 1918年美国的拖拉机年产量首次突破10万台。生产厂家多达142个。 俄国人于1880年发明“TPAKTOP”。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