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8篇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皖南山区层峦叠翠的沟塑间,脱颖出一个产值超亿元的新兴企业——安徽甲通集团。这家国家机械农用车定点骨干生产企业,安徽省明星企业,被誉为“山沟里飞起的金凤凰”。甲通集团的经济发展首先归功于企业领导一班人的科技兴企战略。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激发员工的强烈竞争意识,以高档次,高质量,多品种的产品抢占制高点,使2在强手如林的农用运输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1991年至今,企业累计投入数千万元技改资金,扩建厂房,新建自动化油漆线和总装线,增添机器设备和检测设备,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相似文献   
2.
根据摩擦学综合解析模型,提高转速与增加负荷(增加缸内压力)都将加速主轴颈和曲柄销的磨损。以四缸柴油机为模型,在其它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计算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同时,定量给出了提高发动机转速比增加气缸压力对主轴颈和曲柄销的磨损影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某四缸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为对象,试验研究了预喷射在控制柴油机NOx和烟度排放中的作用。通过优化预喷射量、预喷与主喷间隔,寻求最佳的控制NOx和烟度的预喷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预喷射在全工况范围内都能降低NOx的排放,但对降低NOx有力的措施却无法有效降低烟度;较大的主预喷间隔、较大的预喷量,NOx排放较低;适当的主预喷间隔、较大的预喷量有利于降低烟度;预喷射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NOx和炭烟排放中的矛盾,但适当的主预喷间隔和预喷量可在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激光技术用于内燃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零部件的表面覆熔处理、淬火、珩磨、打孔等方面 ;在内燃机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燃烧过程的诊断 ,包括燃料混合状况、各种温度场的测量、喷雾场的测试及排放检测等方面。另外 ,激光光声光谱技术、激光质谱仪等有望在内燃机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内燃机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对3种不同牌号的润滑油品的润滑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使用3种润滑油,在低速和小负荷工况下,主轴承处于流体动力润滑状态,润滑性能良好;在中等转速中等负荷工况下,油膜厚度减小,油膜温度上升,摩擦功耗增加,但轴承仍能维持流体动力润滑状态;在高转速大负荷工况下,使用CD5W/30润滑油时,主轴承处于边界润滑状态,表明该润滑油不适合在模型机上使用。  相似文献   
6.
以某四缸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为对象,试验研究了预喷射在控制柴油机NOx和烟度排放中的作用。通过优化预喷射量、预喷与主喷间隔,寻求最佳的控制NOx和烟度的预喷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预喷射在全工况范围内都能降低NOx的排放,但对降低NOx有力的措施却无法有效降低烟度;较大的主预喷间隔、较大的预喷量,NOx排放较低;适当的主预喷间隔、较大的预喷量有利于降低烟度;预喷射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NOx和炭烟排放中的矛盾,但适当的主预喷间隔和预喷量可在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内燃机(ICE)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预开设不同的油槽,计算研究了主轴承油槽的宽度、开设角度和位置对主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槽的宽度对主轴承润滑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使主轴承处于最佳流体动力润滑状态的最佳油槽宽度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大约在(0.03~0.15)B(B为轴承宽度)之间;油槽开设的角度和位置同样影响主轴承的润滑性能;主轴承适合开设周向油槽,且油槽的角度取0°~90°或270°~90°时主轴承润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噪声预测和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交通噪声预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我国交通噪声预测和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使用因素对多缸内燃机主轴承润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多缸内燃机滑动主轴承的热流体动力润滑(THD)计算分析表明,除设计因素外,实际使用因素也对主轴承的润滑状况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主轴承轴心轨迹和最小油膜厚度(MOFT)的计算分析发现,内燃机超负荷运行,主轴颈与轴瓦间隙过大,过热及冷机加载等因素不利于主轴承流体动力润滑膜的形成,并加速主轴承的摩擦和磨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