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09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兴起并不断壮大,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辽阳市基本建立起以县(区)级服务组织为“龙头”、以乡(镇)级服务组织为“龙身”、以村和农机专业户为“龙尾”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农田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服务产业。论述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分析了辽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前人的研究报导,家蚕对蚕微粒子(N.bombycis)抵抗力因蚕品种、蚕的发育时期、饲育条件等不同而有差异。中系品种抵抗力强,欧系品种弱,日系品种介乎二者之间;多  相似文献   
3.
<正> 1980年秋蚕雨水多气温比较低,有利于家蚕真菌病的发生,本省各蚕区除了普遍发生白僵病外,还发现有黄僵、绿僵、灰僵和酵菌病。其中酵菌病我国最早报导于1957年,病原是Rhodotorula bombycis,其分类地位属于囊菌纲,原生囊菌目、酵菌科、红酵菌属,(姜白名1957)。  相似文献   
4.
家蚕微粒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狭义而言是由病原体——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寄生引起的一种蚕病。除 Nb 外,据报导七十年代初期起已直接从蚕(或蛾)体发现分离到多种新的微孢子虫类型。微孢子虫种类不同,其超微结构、增殖样式不同,对蚕的致病力、寄生组织亦有差异。对此,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不少研究,也获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家蚕微粒子病血清学诊断的研究:玻片凝集反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微孢子虫种间孢壁抗原的差异性,用本法制取的抗N.bombycis孢子血清,对N.bombycis孢子有特异性凝集反应.凝集效价为2048.应用玻片凝集法试验表明,抗Nb血清对同源微孢子虫的反应明显,对异种微孢子虫无反应,用2%KOH(10小时)、2%HCOH(10小时)、高温(100℃2小时)处理N.bombycis孢子,其孢壁抗原性未受破坏.应用玻片凝集法鉴别蚕微孢子虫,有特异性强、反应快、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行免耕或少耕土地,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同时配套相应农艺栽培技术的先进技术,是相对传统铧式犁翻耕的新型耕作制度,是实现保护土壤自然功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已有多种变异型发现。生产上最常见的是形成六角形多角体(Hexagonal polyhedro)的细胞质多角体病,简称 HC;另一种是形成四方形多角体(Tetragonal polyhedro)的变异型,简称 TC,生产中极少见;其它还有三角形多角体及针状、球状封入体(Inclusion b-ady)等变异型。十多年前,田中、山口相继在 TC 中又发现了只在中肠圆筒形细胞核内形成大型立方形(Hexahedro)多角体的新病毒株。该病毒株引起的多角体病,与已知的家蚕细胞  相似文献   
8.
家蚕微粒子原虫的增殖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电镜观察表明:家蚕微粒子原虫(NosemabombycisNaegeli)裂殖体在体内以分裂法增殖,裂殖体2核,常有宿主的粗面内质网包围。裂殖子通过细胞膜厚化转为产孢体。产孢体分裂成为孢子芽细胞后逐渐发育为成熟的新孢子,此过程可观察到胞内原生质电子密度极高和胞内类似中空两个过程。成熟孢子具有典型Nosema属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 微粒子病是一种古老的、分布很广的传染性蚕病。世界各养蚕国都有发生。1845—1865年,曾在法、意等国相继流行达二十年之久,给欧州养蚕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三十多年来,我国由于严格实施蚕种繁育检验办法,加强预防,本病的危害显著减轻,可以说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近年来有些蚕区又有发现并有所发展。前车之鉴,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为集思广益,控制危害,现将本病研究进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0.
<正> 蜜蜂微粒子病与家蚕微粒子病一样,是发生普遍的昆虫传染性疾病之一。由吞食病原孢子污染的食料、水等引起染病,主要感染成虫(蜂),病原在蜜蜂肠壁组织内寄生增殖,无胚种传染性。蜜蜂微粒子(Nosema apis)和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在分类学上同“属”异“种”。N.apis 对家蚕的交叉传染问题,前人已有研究报道,但所述不同。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再作感染实验。材料与方法一、N.apis 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