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4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种植的各种方面都有很久远的研究历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业专家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止虫病的方法——包衣技术。但由于我国对于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尚且处于初级阶段,从长远来讲还有很长的发展路程要走。在实际的包衣技术实践应用中,我国现有的包衣技术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会严重影响技术效果的发挥。通过分析诸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几点,并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以促进包衣技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我国保护性农耕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前景,研究保护性农耕技术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出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作物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犬子宫囊肿是指一侧或两侧子宫上持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囊泡样增生物 ,外周为一层透明的囊膜 ,内充满清亮、粘性的液体。犬子宫蓄脓是子宫内膜发生炎症继发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这类疾病多发生于经产的屡配不孕的犬。1 病例介绍常州市迎春花园李某饲养的一只黄色京巴母犬 ,5岁 ,体重 4 .5kg。 2 0 0 2年 10月 2日来我院就诊。主诉该犬已有 2周食欲不振 ,精神萎顿 ,偶有呕吐现象 ,大便次数减少 ,小便正常。治疗以补充能量为主 ,配合健胃消炎药。 10月 2 0日复诊 ,患犬上次治疗后略有好转 ,吃食量增加 ,但停药后 1周又开始逐渐发病 ,就诊前…  相似文献   
4.
从本地区动物门诊采集10份疑似小鹅瘟(GP)病例的小肠、肝脏、脾脏等病料,无菌处理后接种无GPV抗体的易感鹅胚。有4株病毒能致死鹅胚,分别命名为GPV/2010/01、GPV/2012/01、GPV/2012/02、GPV/2012/03,死亡鹅胚绒毛膜增厚,胚体充血、出血。经血凝试验(H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琼脂扩散试验(AGP)及抗小鹅瘟病毒(GP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鉴定,确定分离的病毒为GPV。对GPV/2010/01株的病毒粒子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球形的、直径约为20nm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整改尤为重要,由此提出了保护性耕种技术的概念。本研究首先概述什么是保护性耕种,以及国内外保护性耕种技术的现状,进而探讨保护性耕种技术的应用,通过分析保护性耕种技术的主要科学机理,来研究保护性耕种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的结合问题,最后,从保护性耕种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推广的建议及发展效益来浅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常州市拥有华东最大的宠物交易市场邹区发得宠物市场和东岱宠物市场,城市宠物犬养殖量高达5万多只,故常州市一直是江苏省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等重要传染病的重点防控地区。2011年间,兽医站在门诊上共收治有代表性的犬急性出血性肠炎的典型病例27例,除一些内科疾病以外,其中大部分犬表现有:呕吐,高热,拉血便、恶臭等症状,个别伴有急性死亡。而这些急性死亡的犬大都具有犬瘟热、钩端螺旋体、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等疫苗的接种史。  相似文献   
7.
对犬狂犬病灭活疫苗(SAD株)的免疫效力及副作用进行了研究,表明SAD株灭活疫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且免疫效果好,持续时间长。所有免疫犬在免疫7 d后均产生中和抗体,疫苗原苗免疫组平均水平达到了6.1 U,与进口同类疫苗相当。在免疫后14 d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疫苗免疫后12个月内虽然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到12个月时,免疫犬的抗体水平仍在0.5 U以上,与进口狂犬病灭活疫苗效果无显著差异。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12个月以后,疫苗原苗和稀释疫苗免疫组均有80%以上保护率,与进口疫苗保护率相当。  相似文献   
8.
粮食是人类存活于世界的基础,是人类能够世代传承的根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所以作为粮食等农作物的种子,其培育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是整个农业生产链的基石,也是新型技术和产品的研究成果的载体,更是生物体存活下去的基础。种子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了质的飞跃,这就意味着种子培育技术也必须要有不断地革新与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的种子培育技术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支原体研究始于1898年。支原体不仅是目前已知能自由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很多种类还是动植物和人类的重要病原体,加上体外培养的细胞常常被多种支原体污染,其体积很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支原体曾在最初的好几年中都被认为是一种病毒。随后,人们发现了L型细菌,这种细菌和支原体形态相似,它也具有奇特的"油煎蛋"样菌落,于是,支原体与这种部分或全部缺失细胞壁的L型细菌混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支原体的文献对将支原体定义为L型细菌存在分歧。直到60年代末期,用DNA杂交技术获得的第一份基因分析数据,排除了支原体与稳定L型细菌的任何关系。现在已经认为L型细菌是有细胞壁的。尽管如此,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将支原体与L型细菌联系起来也不是完全错误的。尽管现在对支原体已不陌生,但对微生物学家来说,支原体的性质、与其它微生物的关系和分类学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谜团。因此,支原体研究越来越备受关注。本专题从支原体细胞形态学、生态学、体外培养、代谢途径、基因组测序、构建合成、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支原体黏附、抗原变异、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供兽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犬螨病是犬疥螨、犬蠕形螨或犬耳痒螨寄生所致的常见的皮肤病,对犬危害大,多发于夏、秋、冬季,常发于皮肤卫生条件很差的犬。 螨病主要由于健康犬与病犬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过的场地、用具等间接接触引起的感染,也通过宠物爱好者或兽医人员的衣服和手等传染病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