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介绍了一种采用并联功率流定轴轮系结构的拖拉机新型逆行器的设计开发,着重叙述了该型逆行器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拖拉机驾驶室设计中人机工程操纵性和舒适性存在的不足,根据GB/T 21935—2008标准对人体各个关节部位角度及长度的定义,结合GB/T 6235—2004对座椅标志点位置的推荐,通过理论计算建立人体各关节的数学模型。基于RAMSIS软件对人体操纵进行仿真分析,提出针对GB/T 21935—2008标准中规定的人机操纵舒适区和可及区优化后的范围,构建驾驶座椅两侧人体操作舒适区三维模型,结合RAMSIS软件对现有的拖拉机驾驶室内部操纵部件进行了校核优化。脚油门踏板面由最初与地板面夹角45°调整为35°,并将脚油门位置整体向外移25mm,制动踏板面宽度减短40mm,同时将主变速杆距离地面265mm处结构向外调整20mm,手制动初始位置抬高45mm。对优化后样机内各部件操纵力和行程进行实际测量及场地试验,验证了提出的人体操作舒适区三维模型的正确性。本研究为拖拉机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个操纵部件布置位置舒适区的数学模型,为后续拖拉机驾驶室设计提供参考,拓展了人机工程学在拖拉机设计领域内的应用,并提高拖拉机驾驶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PRO/E三维软件的液压前悬挂提升能力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以动态图像显示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现液压前悬挂的提升分析过程,不仅可以简便地获取提升速比、提升力、提升高度等各项提升曲线及提升参数数值,而且能够对不满足设计标准要求的提升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从而获得更优的各项前悬挂设计参数,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设计液压前悬挂和分析其提升能力的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4.
徐书雷 《农业机械》2012,(31):78-81
国内拖拉机的技术发展历程1技术引进和技术路线形成阶段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拖拉机产品的技术引进和技术路线形成阶段,先后经历了两个特点鲜明的阶段,一是五六十年代,拖拉机产品有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长春拖拉机厂的东方-28型拖拉机、天津拖拉机厂的铁牛-55型轮式拖拉机和上海拖拉机厂的丰收-37  相似文献   
5.
对拖拉机配重的类型和正确配重的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便于我们正确地设计、使用拖拉机配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