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8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区域降水量是重要的气候变量,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宜昌地区1960~2006年近50年的汛期和年降水作为观测资料,采用墨西哥帽函数(MHF)作为小波函数,分析了汛期降水和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较小时间尺度上,汛期降水与年降水在时域上的分布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年降水的演变略滞后汛期降水。并且推测宜昌地区在未来几年内降水将偏少,这为短期气候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极生物膜法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采用电极生物膜工艺处理含硝酸盐氮的垃圾渗滤液,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对反硝化细茵的活性都有一定抑制,30℃是反硝化茵生长的最有利温度,在该温度下反硝化茵具有最大的反硝化活性;C/N比为1时能实现总氮与总碳的同时去除,与理论计算的最经济C/N比1.07相近;电流的刺激作用可以提高异养反硝化茵的脱氮效率,其脱氮率和电流之间有大的关系,同时硝酸盐氮的负荷越大,电流要求越高,在本实验负荷务件下,80mA的电流是最理想的;水力停留时间越长,硝酸盐的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以整个系统水量损失最小(即供水量最大、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不在少数,但是在配水方式、路径等确定,且渠系输配水损失仅考虑沿程损失的条件下,按水量损失最小为目标的配水方法与传统的“水先到先得” 配水方法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以经典的水力学公式为基础,从数学角度分析证明了这两种方法是建立在同样的理论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锯槽机成槽是施工薄防渗墙的一种工艺,效率高,成本低,特别适用于堤防防渗墙的修筑。近年来,在黄河大堤与长江大堤都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它可以用于多种筑墙材料,如混凝土、自凝灰浆、土工膜等。介绍了各种锯槽机,以及锯槽成墙的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5.
在公私合作模式下调水工程投资组织结构的设计是中。首先分析、归纳了项目投资者尤其是民营投资者的投资目标要求,然后针对盈利-风险隔离型、盈利-风险型和产品(水量)-直接经营型三种民营投资目标要求,结合调水工程的准公益性特征,分别设计了三种投资组织结构形式,最后还探讨了大型、长距离调水工程的投资组织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立水市场,通过水权交易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方式。网上水权交易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水权交易信息,也可以让交易双方借助互联网来竞价,实现实时交易,不受场地和时间地点的限制,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对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探讨了网上水权交易系统的设计原理、功能要求、系统流程分析、体系框架结构,为实现网上水权交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引水中平洞地质条件差,均为Ⅳ、Ⅴ类围岩,在全风化花岗斑岩洞段塌方处理后,埋设了多套监测仪器。通过对其观测数据与曲线、施工记录、特殊情况处理以及地质条件等资料的宏观到细微的详细分析,得出了不同情况下变形曲线所反映的种种现象与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今后施工与设计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综述了岩质边坡稳定分析的现有方法及研究进展,并对主要计算方法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做了详细介绍,并联合使用二者对某个具体工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来评价岩质边坡稳定性能是可行的,而对于复杂的岩质边坡,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可以提高评价分析的准确度,这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所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一项十分艰巨和繁复的系统工程。就水利方面,必须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与要求开展工作。主要从人文化、城市化、工业化、农场化、生态化等方面对水利工作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灌区中利用水工建筑物量水是一种简便而经济的方法,如何由实测的水位、闸位信息计算出流量是利用建筑物进行量水的关键问题。以某引黄灌区的取水闸为例,研究了三种计算流量的方法:传统的流量系数函数法、平均值法和新兴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经对比发现,基于水位流量关系原理的流量系数函数法计算结果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