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是农业的基础。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但是在肥料的使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施什么肥、施多少、怎样施,一直困扰着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始终坚持不渝的寻找一条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平衡式两排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式两排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流量脉动不同于普通轴向柱塞泵。分析了内外柱塞数同为奇数或偶数的平衡式两排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脉动情况,采用不同参数,利用Matlab绘制其瞬时流量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外排柱塞数同为不相等的奇数或偶数时,内外排瞬时流量存在抵消使流量脉动减小。内外排柱塞数为相同的奇数或偶数时,内外排瞬时流量互相叠加使流量脉动保持不变。内外排柱塞数相等且交叉布置时,其流量脉动具有最大的减小量,脉动周期为普通轴向柱塞泵的一半,有利于泵结构的紧凑。  相似文献   
3.
寒地水稻生产技术中存在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南县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有水稻面积40万亩,全部为粳稻,栽培方式以早育稀植技术为主,近几年来有40%面积采用大棚育苗技术,水稻生产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在水稻生产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给我县水稻生产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需要引起重视,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桦南县种稻历史将近百年,但大面积种植时间很短,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以后,水稻面积逐年增加,产量逐年提高,二十年来水稻面积从7.3万亩增加到37.3万亩,产量从每公顷2000公斤左右增加到每公顷70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5.
大豆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黑龙江省桦南县常年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全县耕地面积319万亩,大豆播种面积常年在17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被誉为大豆之乡。大豆产量与价格的高低决定当地农民收入水平。近年来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在肥料使用上狠下功夫,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据调查平均亩施肥折纯9.63kg,其中平均亩施纯氮3.03kg,五氧化二磷4.6kg,氧化钾2kg施肥量比前10年增加了30%以上。然而亩产量平均在150kg左右徘徊,没有新的突破。由于少施或不施农肥等有机肥料,而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肥料利用率低,耕地板结。农作物抗逆能力减弱,农产品品质下降等。因此,本站于2006年开展了大豆测土配方施肥小区试验,效果明显。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亩增产23.8kg,增收57.12元,亩节肥折纯1.93 kg,节支9.04元。亩节支增收66.16元。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五味子,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为木兰科物,以果实人药,有敛肺、滋肾、止血、止泻、涩精等用。主产在黑、吉、辽东北三省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山东、湖北省等地。喜湿润环境,但不耐低洼水渍,耐寒需适度阴蔽,幼苗期尤忌烈日照射。喜腐殖质含量高或疏松肥沃的壤土。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发展智能建筑是当代建筑业发展的关键,而在智能建筑中电工电路技术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综述了智能建筑与电工电路技术概述、智能建筑发展现状分析、电工电路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具体应用、电工电路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2007年玉米栽培面积达到5216万亩,超过吉林省,成为我国玉米面积第一大省。玉米丝黑穗病和大、小斑病近年来发生较普遍,造成了玉米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现将这三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阐述如下,便于农民群众玉米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桦南县位于黑龙江省的东部山区,北纬45°57′~46°37′,年平均降水量550mm,年平均气温2.8度,大于10度年有效积温2350~2550度,属于寒地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非常适于中早熟玉米、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土壤提升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二十年看,由于大量施用化肥而很少施用或不用有机肥,种地不养地,掠夺式生产方式,使土壤有机质下降迅速,1984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我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在4.79%,到2005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化验土壤有机质平均在3.07%。二十年下降了35.9%,速度惊人。有专家预测在过五十年黑土地即将消失,根据是土壤有机质消耗太快。黑土地的有机质自有耕地200年来的消耗量相当于中原3000年的耗量。看来土壤提升有机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