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混交林就是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选择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共同种植的人工林。一般情况下,只种植一种树木的人工林被称作纯林。在人工林种植的过程中合理的混交树种能够提高森林的抵抗能力,提高森林的生产能力。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树种对于生存环境,光照养分水分的需求。也要定时定期做好修枝抚育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树木健康成长。1常用的造林方法1.1播种造林法。在一定的种植区域内撒播种子,这些种子发芽之后就会生长成为树木。要想让这些种子快速的成长,就必须要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这种种植的方法比较简单,而且技术经验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我们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直接撒播,完成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上海优质粳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具体对策为:进一步优化茬口布局,推进用养结合型稻田农作制;实现优质水稻品种创新和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提升;以智慧农业为引领,积极推进现代农机农艺应用,提升绿色水稻产能水平;实施地产稻米品牌战略,促进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4.
针对粮库虫害监测中存在的线路复杂、实时性差、人工维护成本高、费时费力等问题,设计出基于ZigBee网络的粮库虫害实时监测无线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JN5148无线微控制器构建无线传感网络,利用声音传感器实时采集粮库中的虫害信息,并通过路由节点将监测信息实时传送给中央监控计算机.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成本低廉,功能扩展灵活,实时性强,便于现代化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中,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偏高、自交结实、制种基地选择和季节安排不妥以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是影响制种纯度的主要原因。因此,选育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通过技术手段强化除杂,根据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特性选择合适的制种基地并合理安排制种季节,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和严格制种的田间纯度检测,是控制两系杂交粳稻制种纯度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意法半导体公司的高性能STM32微控制器设计了一种用于微农业中小功率无刷直流水泵的驱动控制器。基于SMT32设计了功率驱动电路,并实现了无传感器磁场定向控制算法,利用两相电流检测法实现转子电流控制,制造成本降低,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研单位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虽然档案管理并不参与农业科研单位的主流任务活动,但却能够为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提供参考依据、资料数据等,以供单位做好风险预估工作与资源配置分析。目前,农业科研单位虽然正逐渐进行档案管理的转型,但由于管理的方式欠妥,管理上的投入力度不够,制约了管理形式的创新,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应注重对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进而寻求更高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专家的关怀努力下,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9.34万hm2,水稻秸秆绝大部分直接还田。为解决大量秸秆还田导致的土地自然发酵能力不足问题,上海桑磊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了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建立了以水稻打捆机为核心的水稻秸秆饲料化和基料化技术体系,形成以畜禽养殖场/菌类种植基地—合作社—水稻种植农户的双向订单模式的完整产业链。日平均处理秸秆250 t,年平均与上海各相关牧场签订销售订单6 000 t,平均每年可解决667 hm2水稻秸秆的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该模式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秸秆高效利用模式,既保护上海大城市郊区环境,合作社也有客观的经济收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详细介绍了双向订单模式下水稻秸秆饲料化及基料化利用新模式的系统过程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发展杂交粳稻对保障中国优质粳米供应和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存在生育期偏迟、产量不稳定、稻米品质和制种产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利用水稻高密度基因芯片技术辅助培育了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稻瘟病、易于制种的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8’。‘申优28’是以BT型粳稻不育系‘申21A’和恢复系‘申恢26-28’配制的粳型三系杂交稻,2018-201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到10 588.5 kg/hm2,2019年生产试验达到10 473.0 kg/hm2,比对照‘花优14’分别增产11.6%和4.8%。‘申优28’米质优良,有香味(含香味基因badh2-p-5’UTR),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综合抗性好,聚合了Pi2、Pita、Pib、Pi9、Pi54、Pikm、Pit等稻瘟病抗性基因以及Xa21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2020年通过了上海市品种审定。本研究介绍了‘申优2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机械化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