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获得部分具备有效免疫原性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F蛋白,试验采用RT-PCR方法获得大小为564 bp的含NDV F蛋白部分抗原表位的特异性片段,将其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通过改变诱导时间及IPTG浓度摸索其最佳诱导条件。重组蛋白超声破碎后,沉淀用1%TritonX-100磷酸盐缓冲液洗涤以去除蛋白碎片及膜蛋白。蛋白经尿素变性后采用Ni-NTA agrose纯化,再用梯度透析法复性,最后用Western-blot方法鉴定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通过酶切和测序证实pET-32a-F阳性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约为38 ku,确定诱导时间4 h、IPTG浓度0.4 mmol/L为最佳诱导条件,Western-blot检测证实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说明纯化蛋白具有与全病毒相似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新生犊牛产气荚膜梭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某牛场临床表现为腹泻、高热、猝死的新生犊牛进行诊断,通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等技术,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阳性细菌和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对分离菌进行纯化培养、生化鉴定、PCR毒力因子测定以及动物感染等试验,确定两分离菌株分别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和含有irp2、fyua病因子的大肠杆菌。结果表明,该疫情为牛产气荚膜梭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利用红霉素和壮观霉素进行了针对性地防治,迅速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几年来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多年的试验示范证明,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变革,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要更快、更好地推广保护性耕作,就要找准突破点、对症下药,使保护性耕作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农机与农业的发展现状不适应现代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发展。分析了影响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主要因素:认识不足、传统生产方式、部门缺乏协调。探讨农机与农艺更好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泊洛沙姆188(Poloxamer 188,P188)、碳酸氢钠(NaHCO3)和HEPES对CPV ID3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分别向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188、NaHCO3和HEPES于125 mL摇瓶内悬浮培养稳定表达犬细小病毒单抗的CPV ID3细胞株,培养体积30 mL,培养条件为36...  相似文献   
6.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建设,积极开展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大力培植新型农民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了快速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对工业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技术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氰化物的生物去除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对氰化物的生物去除技术前景进行展望.开发极端条件下具有氰化物高效去除率的微生物以及通过基因改造得到优质微生物是氰化物生物去除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9.
为探索经济高效且应用推广性强的尾矿改良和植被恢复措施,筛选了来自尾矿原生植被的根际促生菌,并将其组配形成混合促生菌液。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混合促生菌液(B)、生物炭(C)和粪肥(F)及不同组合(BC、BF、CF、BⅠCF、BⅡCF,其中BⅠCF是三者复合处理;BⅡCF是在BⅠCF基础上增加1倍的混合促生菌液)对千叶蓍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矿砂养分、酶活性以及盆栽系统中的氮素转移和可利用磷、钾总量的影响。筛选得到4株具有固氮、溶磷、解钾、合成吲哚乙酸或分泌1-氨基环丙烷羧酸脱氨酶的根际促生菌,分别为KSB1、KSB2、KSB7和KSB2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CK(空白对照)相比,接种混合促生菌能够强化矿砂磷酸酶活性,并提高假单胞菌属和根瘤菌属在根际环境中的丰度;添加生物炭对矿砂养分和千叶蓍生长的影响有限;施用粪肥可促进千叶蓍生长,强化矿砂酶活性,显著提高蓝细菌属丰度(P<0.01)、盆栽系统氮素总量及可利用磷、钾总量。与单独施用粪肥(F)相比,接种混合促生菌+粪肥(BF)与添加生物炭+粪肥(CF)均能进一步提高部分千叶蓍生长指标和矿砂酶活性。此外,BF处理盆栽系统氮素总量增加了11.18%,可利用磷、钾总量分别增加了22.54%和22.00%;而CF仅有可利用钾总量增加了8.32%。BⅠCF和BⅡCF处理下各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BⅡCF矿砂碱解氮、磷酸酶活性以及千叶蓍植株生物量等指标较BⅠCF有显著提高(P<0.05),且盆栽系统氮素总量增加了9.54%,千叶蓍植株钾总量增加了19.12%,蓝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51.96%和13.62%试验条件下,直接接种促生菌或添加生物炭对尾矿基质改良和植被恢复效果不显著;施用粪肥对改善矿砂养分供给和促进绿垦作物千叶蓍的生长有关键作用;促生菌液和生物炭的功能发挥与粪肥的施用与否存在直接关系;BⅡCF处理是一种有效的矿砂改良措施,其中的多功能混合促生菌发挥了固氮、溶磷和解钾作用,并增强了千叶蓍对钾元素的吸收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麻地膜对无土栽培辣椒生长发育环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对无地膜土壤栽培(CK)、PE膜土壤栽培(T1)、PE地膜基质栽培(T2)、麻地膜覆盖无土栽培(T3)4种处理下土壤和基质基本理化性状、辣椒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品质、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比CK、T1、T2处理,T3处理明显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辣椒可溶性糖和VC含量较CK分别提高21.13%、49.26%。与定植前比较,CK、T1、T2、T3处理的土壤或基质中的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其中T3处理含量增加最明显。通过分析可知,麻地膜对基质的理化性质提升较为明显,改善了基质电导率以及孔隙度大小,提高了地温,增加了基质中细菌的多样性,降低了真菌丰度,进而有利于加速养分分解,对植物根部环境和生长发育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