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316篇
农学   207篇
基础科学   298篇
  209篇
综合类   1613篇
农作物   224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985篇
园艺   222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探明基因BnaC03g45680D的生物学功能,以甘蓝型油菜(鼎油杂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并进一步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叶片RNA扩增出介于678bp的基因片段,其与Genbank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基因BnaC03g45680D预测序列的同源性为100%;构建了含有2×CaMV35S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S-BnaC03g45680D。  相似文献   
3.
控释肥对花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和花育20号为试验材料,设控释肥(T1)、控释肥减施(T2)、普通肥料(T3)和不施肥(T4)处理,研究了控释肥对花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花生结荚期和成熟期根系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NRase、GDH、GS、GPT等活性显著增加。各施肥处理间比较,与普通肥料相比,控释肥可有效提高花生结荚期和成熟期根、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氮代谢相关酶NRase、GDH、GS、GPT等活性;控释肥减施处理花生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关酶活性花生生育前期低于控释肥处理和普通肥料处理,但成熟期和普通肥料处理差异不显著。总之,控释肥比普通无机肥更有利于花生生育后期氮素同化和蛋白质的合成,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4.
5.
6.
7.
病虫害统防统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磐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山区,生态环境复杂,水稻病虫害种类、种群及发生规律复杂,病虫防治压力大。本文通过2008-2016年磐安县统防统治的探索,对磐安县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推进统防统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南疆地区红枣发展很快,本地红枣苗木供不应求,大部分要从关内调入,而关内调入的红枣苗木,大都是根梁苗,存在着根系不发达、不完整,恢复慢,长势弱,结果晚,及个体之间差异大,不利于管理,商品性不好等缺点。要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用嫁接苗,现将嫁接育苗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牧草是重要的饲料资源,享有“绿色黄金”的美誉。发达国家正是依靠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才获得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而畜产品大都由青草转化,由此可见.饲料作物对畜牧生产的作用举足轻重。1996年,我国种植业已逐步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  相似文献   
10.
从环境监测的角度论述了中国现行环境标准存在的问题。即标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足。相关标准之间存在协调性差、配套不足,标准老化、缺位等问题,并对标准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