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中国农产品关税分布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树春  钟钰 《世界农业》2008,(2):4-5,46
中国已按照<农业协定>进行关税减让,农产品关税水平已近临界点.在农产品关税水平不断降低的情形下,如何调整关税分布来提高农业实际保护程度,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研究关税结构离散系数,发现中国农产品关税税目的档次不多和产品间税率的差别不大,对农产品的实际保护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2.
稻谷加工行业的市场困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谷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稻谷产量居世界首位,总产量约占全球稻谷产量的1/3,中国粮食产量的40%以上是稻谷.中国稻谷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平均占全球稻谷面积的1/5,除青海省外,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稻谷种植,共有1亿多农民从事稻谷生产,这充分体现了稻谷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经济的内涵特征、网络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以及网络泡沫一直是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将有关的讨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及特点,并对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偏小的原因、发展趋势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给各地区更好地贯彻、落实《融合规划》提供决策事实参考与评价指标工具,借鉴系统三螺旋的研究方法,以农产品加工业非公企业(共125 870个)作为样本数据,利用信息熵与互信息工具测度地理、行业、组织规模三个维度的协同效应,分析中国及国内主要经济区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家才能的集聚状态与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八大经济区内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家才能各类集聚度表现各异,但均表现出基于行业选择地理配置方向的集聚特征;国家层面生产率主要来源于北部沿海、东北、南部沿海与东部沿海经济区的贡献,而经济区之间的协同效应拉低国家层面的生产率水平,区间的分工协同有待改善。各经济区要结合区内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家才能的集聚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推进产业融合政策,并进行合理的政策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6.
怎样促进高新技术农产品的销售是摆在所有涉农高科技企业面前的难题.本文依据计划行为理论,以微生物肥料作为高新技术农产品的代表,从农民购买意向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农民和零售商的调查,作者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农民的购买决策,得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观规范和经济状况对农民购买意向影响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网络经济的内涵特征、网络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以及网络泡沫一直是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将有关的讨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取得重大成就,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引入多维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洞悉食品安全治理难题。研究发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区域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体制二元结构,不同二元结构下的差异较为明显。二元结构已是制约我国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多重维度的二元结构交织形成了食品安全的治理难题。鉴于此,在重视政府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引入社会共治理念是破解我国食品安全的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供需失衡是新冠肺炎爆发初期疫情严重国家所面临的普遍难题,给农业生产者收入和城市消费者福利造成重大损失。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农产品供需失衡:生产端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损失惨重,消费端农产品供应偏紧、居民福利受损的基本特征。运用不确定性经济学理论,系统分析我国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形成的内在机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给农产品流通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猛然增加,使得农产品交易与物流被迫中断,是疫情下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我国政府在新的重大疫情爆发之时,应及时推行公共卫生事件健康保险,鼓励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增加农产品流通临时补贴、定向发布疫情风险等级信息,开展从业人员防疫能力培训,以降低疫情爆发所产生的额外成本,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的有效运转和农业产业链的安全稳定,避免类似的供需失衡问题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