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棉田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在棉花生长期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连续观测垄上、垄间和裸地土壤呼吸速率及环境因子.结果表明:3种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4:30;月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月中下旬土壤呼吸速率最高.3种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差异性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垄上、垄间、裸地,且垄上的土壤呼吸总量最大,是垄间和裸地的1.5倍和2.8倍,而土壤温度的差异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裸地、垄上、垄间.采用相关分析法研究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较弱,与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能够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性的75.1%~84.4%,两者表现出较高的指数正相关关系;3种样地的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系数差异显著,敏感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垄上(2.208)、垄间(2.160)、裸地(1.675).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不同盐分含量土壤棉花生长根际CO2浓度与光合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桶栽试验,对4种盐分(CK:0%,F1:0.2%,F2:0.4%,F3:0.6%)处理下2种质地(砂土和壤土)土壤CO2浓度和棉花光合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壤土和砂土的土壤CO2浓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花铃期,分别高达17 061.95,17 572.00μmol/mol。在盐分处理下不同质地土壤CO2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50cm处土壤CO2浓度均值为13 540.32μmol/mol,是表层10cm处的近2倍。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2种质地土壤CO2浓度差异显著,均呈下降趋势,且壤土CO2浓度明显高于砂土;盐分和土壤质地类型的相互作用对棉花净光合速率(Pn)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一土壤质地类型条件下,各生育期棉花Pn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均在F3处理下达到最小值,盐分含量较低时对棉花光合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同一盐分处理下,不同土壤质地棉花Pn差异显著,表现为壤土砂土。不同盐分处理下2种质地土壤CO2浓度与棉花净光合速率之间密切相关,棉花Pn能够解释根际土壤CO2浓度变化的81.2%,说明盐分和土壤质地类型通过棉花净光合速率影响土壤CO2浓度的大小。研究结果可为作物生长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引起新疆阿拉尔苹果外观异常病原的种类、发病类型及严重程度,为防治此类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阿拉尔六团一连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分类描述苹果外观异常;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发病区发病率、发病品种等;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其病原病毒分子生物学。【结果】苹果外观异常平均发病率为70.45%。田间症状主要有果实畸形型、锈果型、着色异常型三种类型。主要病毒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苹果花叶病毒(Apple mosaic virus, ApMV)和苹果绿皱果病毒(Apple green crinkle virus, AgrCV)5种类型,在不同品种中病毒种类存在差异。【结论】阿拉尔苹果外观异常病毒病发生较为严重且呈多种病毒混合发生,其引起的症状与苹果锈果类病毒病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棉田小区域碳变化量,在棉花生长期内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和LCpro+光合仪连续观测不同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6:00;而棉田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则表现为单双峰曲线交替变化规律。两者月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月土壤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不同样地间土壤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存在差异,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垄间>垄上>裸地,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垄间>垄上。棉田小区域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均表现为碳汇,6-9月棉田净固碳总量为2 203.7 C g/m^2,光合作用固碳量为土壤呼吸排碳量的2.67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柱试验法,设计3个灌水量(1.0 L、1.5 L、2.0 L),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在灌水后土壤表面CO_2通量的变化过程及特征,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含水率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CO_2通量在灌水后连续48 h内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变化特点,与土壤温度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土壤温度对表层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显著,呈指数关系,土壤含水率与表层土壤CO_2通量的关系随着滴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减弱,无显著性;采用通径分析发现,土壤温度和含水率交互影响表层土壤CO_2通量,土壤温度是表层土壤CO_2通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