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1.
一个未受关注的荒漠化机制与对应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区水源不足是制约荒漠植被发展的原因。当植被衰退,径流侵蚀作用将加剧,降水仍存留于原地的量将更少,更难以维持植物的生存;而范围较广的集水地形即因淤积、蒸发作用而导致盐渍化,虽水量充裕亦难助植物繁生,有限降水的水源,反成加剧荒漠化过程的动因。研究表明:利用微集水以重建荒漠植被是化解此恶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提高胡杨种子萌发率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杨(populus euphratzica)是我国干旱区唯一能自然形成大面积森林的乔木树种,是耐旱耐盐碱的重要林木,对遏制沙漠扩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胡杨种子成熟后,在自然状态下经30d左右将丧失萌发能力。经密封低温储存后,种子寿命将延长,但随储存期的延长,种子的萌发率也很快降低。为了提高储存的胡杨种子的萌发率,为后续人工营造胡杨林提供方便,本项研究是基于单因素多水平探索之后进一步的工作。采用了赤霉素(GA3)、硝酸钢(La(NO3)3)、萘乙酸(NAA)、氯化铜(CuCl2)单因子两水平多重复试验和四因子两水平互作效应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单因子处理胡杨种子,在两水平间差异显著,20mg/L赤霉素处理对胡杨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氯化铜溶液单因子处理胡杨种子,对提高萌发率效果显著,尤其以10mg/L的氯化铜处理,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大约10%;赤霉素与硝酸钢两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在两水平间差异显著,以10mg/L赤霉素与20mg/L硝酸钢的互作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萘乙酸与氯化铜两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在两水平间差异极显著。尤其以5mg/L的萘乙酸与10mg/L的氯化铜互作时,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2种盐生植物根系的适盐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在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过程中,根系起关键性作用(Satomura et al.,2006),同时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格局反映出植物的生态适应对策(Hartlea et al.,2006),这种对策在逆境中表现为增加其生存的机会(冯锋等,2000).盐生植物作为一类具有特殊适应能力的植物,生长于盐渍化土地上,这种适应对策可能表现在种子萌发(高瑞如等,2007;Song et al.,2006;Qu et al.,2008)、幼苗生长(李圆圆等,2003;韩张雄等,2008)、形态结构(陆静梅等,1998;赵可夫,2002)、生理(孙黎等,2006;贾娜尔·阿汗等,2007)及分子调控(Yin et al.,2002)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野巴旦杏群落生活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巴旦杏(Amygdalus ledebouriana schlecht)自70年代在塔城盆地发现其分布以来,已引起多方面的兴趣。对这一稀有的孑遗植物的研究在生产实践和科学探索方面是有现实意义的。其集中分布地段,已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区保护。但野巴旦杏的有关情况,还待进一步加以研究。1984年,我们受塔城林业处的委托和资助,并在自治林区业厅自然保护办公室的指导下,由我系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野巴旦杏分布区进行动物、植物  相似文献   
5.
荒漠植被自然建群现象与绿洲界外区的生态复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绿洲界外区是在干旱区开发过程中,与绿洲并行发生而异向发展所形成的实体,是开发造成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它紧紧包围绿洲而外接未受开发影响的自然荒漠,但不同于自然绿洲与荒漠间的过渡带,它不是作为两带间相互转变的场所,而是两者间的裂谷或生态断裂带。它是开发过程资源被过度利用而导致生态系统濒临瓦解,它的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开发工程引起柽柳植丛扩展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培祐  高瑞如 《林业研究》2004,15(1):45-48,J002
柽柳植物以其适应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而自然生繁于我国干旱地区,又以其强大的防风固沙能力在干旱区备受关注。“红柳沙包”是干旱区颇为特异的生物景观。近数十年来,由于土地开发和樵伐等原因,柽柳植丛逐渐衰退,由柽柳植丛形成红柳沙包也被严重破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作者在我国西部干旱区,含甘肃河西走廊西段,新疆两大盆地周围的铁路,公路沿线和库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通过沿交通线踏查和样地实测,对由建设工程(如修建公路、铁路等)所导致的柽柳迅速扩展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修筑公路推土机作业所形成的洼地积水区有大量柽柳植丛生长,由工程建设所引起植丛扩展现象的与该区其他地段柽柳的扩展颇相类似,但已超出其自然分布的格局。这类植物的扩展有益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植被恢复,对遏制风沙,改善西部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因而有必要对柽柳植丛扩展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促进适宜生境柽柳植丛广泛扩展的方法和途径。参19。  相似文献   
7.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植物。肉质茎入药。本属植物专性寄生。在梭梭根寄生的肉苁蓉为传统正品中药。目前药源紧缺,而过度采集有导致资源枯竭之势。查明其生态学特征将有助于药源的保护与扩展。本文据1985、1986年野外调查资料整理以供参考。肉苁蓉分布概况内蒙原为肉苁蓉主要药材产区,因过度利用致使资源日减,转以新疆为主要供应地,乌  相似文献   
8.
苦豆子种子特性与种群扩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体积大,千粒重达21.6g。种皮较厚,制约了种子的萌发,采用浓硫酸浸种和机械磨损破坏种皮明显提高了萌发率。种子散布主要依靠自身重力,其散布格局是聚集型散布,多分布在母株周围,为该区域的种子库提供较多的种质资源。此外,还有动物散布和水力作用的散布,使种子能传播较远的距离,同时种子被采食后,通过消化道的磨损使种皮的通透性提高,促进了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梧桐窝子地区的10块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弃耕地耕作历史及复生植被的调查,以"时空互代"的思路横向比较不同弃耕地上的植被.发现当周边生境接近似时,相似的历史耕作活动能够塑造出相似的弃耕地植被.最后一次耕种,特别是最后一次耕种的耕种面状况是影响当地弃耕地演替路径的重要因素.耕种时耕作面起伏度大,浇灌易造成局部积水,有利于幼苗早期发育需过湿生境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旱生植物定居.以弃耕后复生的柽柳数量为依据,比较当地退耕还林实施办法,探讨新的退耕还林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