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1999~2015年玉米田间黏虫发生量以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划分,同时依黏虫生活习性将相关气象条件进行相应等级划分,并将黏虫发生程度与相关气象条件进行等级间相关分析,得出通化市黏虫发生程度与5月下旬~6月中旬降水量相关密切。又由于黏虫是迁入的成虫形成的危害种群,因此黏虫的发生程度又与5月下旬~6月上旬诱蛾量关系密切。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建立通化市黏虫发生程度气象等级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735,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回报确率为82.4%。利用2016年资料对模型进行试报检验,试报结果正确。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满足预报和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通化市2020年8月26日-9月9日发生的三次台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连续三场台风过程的台风路径预报基本准确,只是在登陆后有小幅度的调整。(2)三次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西风槽配合(3)三次过程的水汽条件都较好,都有低空急流不断地将海上的水汽向我省输送。(4)暴雨区处于高空急流辐散区,低空急流的左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了较强的上升运动。(5)后两场台风深厚的行星尺度系统和天气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稳定维持,导致降水持续时间长。(6)地形作用使得“美莎克”和“海神”相对“巴威”,持续影响时间明显更长。(7)三次过程通化均出现瞬时9级大风,主要原因,一是等压线密集,二是变压梯度大,三是动量下传。(8)通过对模式检验分析得出,EC细网格模式降水时间、降水量级,强降水落区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高迎娟  齐金  蒋书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44-10946
将一定试验条件下的作物干物重及最终经济产量的观测数据与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在温、光、水三大气象要素中,温度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子。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借助于试验产量,首先对低温灾害进行分级,然后利用经验指标并通过社会产量对其他各自然灾害进行分级。在标定一个自然灾害级别可造成作物一个5%的减产幅度下,利用产量预报公式对各年产量进行逐步拟合,在达到一定信度的前提下,确定各自然灾害对各作物产量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山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及其抗病性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霜霉病是山葡萄的主要病害。通过对葡萄园气象条件与霜霉病的多年观测,我们对山葡萄霜霉病的发病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病害的潜育期不超过24小时,比前人揭示的病害潜育期明显缩短。同时,发现在某一品种寄主下的病原菌,在品种间的传播能力有显著差别。为此在防御措施上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焦焕杰  吴金玉 《北京农业》2013,(21):151-152
利用MICAPS2.0常规天气图、FY-2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以及乡镇自动雨量站资料,从高低空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方面入手,对2008年7月发生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的2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寻求暴雨预报的思路和方法,找出预报着眼点,以提高类似天气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6.
利用黑河市1980~2013年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4年黑河市温度、降水、霜期等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气象各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5年2月22~ 23日黑河市发生历史罕见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暴雪天气,给通信、交通运输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在此从天气系统、卫星云图、物理量等方面,对这次大雪、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过程主要是由蒙古低涡发展造成,低涡在黑河地区得到加强,不断有冷空气南下,西南暖气流北上输送,带来充足的水汽条件;低层为高湿度区,同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在该地区形成强大的上升气流和位势不稳定能量;由于低涡的东部地区中低层阻高的稳定,低涡在黑河地区维持时间较长,降雪时间长,从而形成了这次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和MICAPS相关资料,对2013年11月份黑河市道路结冰灾害产生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道路结冰是由于夜间至凌晨降雪和降温形成的,雨雪量为中等,气温、地温、路面温度变化趋势一致,路面温度高于观测场内的地表面温度和气温,路面上雪边下边化,上面是雪下面是水,随后伴随着强冷空气入侵,温度迅速降至0℃以下,路面融化的雪水冻结成冰;高空冷锋锋区、高空槽和地面冷锋过境造成了降雪天气以及气温、地温和路面温度的迅速下降;低层弱的上升运动和弱的湿空气相互配合是造成小雪天气直接的物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2014年7月21日黑河市全区暴雨天气的分析,发现此次天气形势是一次非常典型的东北低压气旋系统,同时有明显的低压槽及冷空气配合,以及很好的西南急流补充水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