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通过对外引高粱资源的抗病性、耐瘠性、多抗性等鉴定,筛选优良的种质资源,利用这些抗源对中国类型恢复系和常用保持系进行改良,获得一批单抗、多抗性基础材料,拓宽了中国高粱资源的利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3.
国内外优异高粱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八五”、“九五”期间收集到的820份国内外高粱品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筛选鉴定及综合评价。试验表明,有一批矮秆、大穗、大粒、抗或多抗性的资源,可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供资源创新、改良现有品种的品质、抗性等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4.
对12个高粱品种及6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品种IS-5613的关联度最大,r=0.7244,属最耐瘠品种,6个性状的关联度排序是:千粒重>生育期>穗长>株高>茎粗>穗粒重。  相似文献   
5.
高粱耐瘠性状的基因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粱品种对养分胁迫的耐瘠性是由株高基因和熟性基因控制的。大部分单隐性株高基因控制的品种比 2个或 3个隐性株高基因控制的品种耐瘠性差 ,自我调节能力不佳 ,最终不能形成产量。熟性基因 1位点为隐性基因ma控制的品种 ,适应性强 ,生育期短 ,耐瘠水平高 ;而 1位点是显性基因Ma控制的品种 ,适应性差 ,生育期长 ,耐瘠力不高。  相似文献   
6.
土壤不同养分条件下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个外引高粱品种为试材,分别播种于中等肥力地块(对照区)和瘠薄地块(鉴定区)。遗传分析表明,所有9个性状在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土壤的养分状况不影响品种间差异性的表达。两区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基本趋于一致,但各性状在两区的遗传变异系数之差值却有明显不同,该值愈大,说明该性状对土壤养分愈敏感,试验中该值较大的性状有穗粒重、三级枝梗数和二级枝梗数,对旱瘠地来说属不良性状,但却有大的改良潜力。其余6个性状的该值较小,其中以穗长为最小,这可为高粱抗性材料的早期选育工作提供依据,也使高粱资源的遗传评价更为深刻、全面。  相似文献   
7.
试验观察发现,紧穗型高梁品种要交率低,散穗型较高;品种籽粒颖壳包被度大的杂交率低,包被度小的杂交率高,阴天低温且多风时,杂交率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接菌的方法,共鉴定了731份高粱外引资源材料对丝黑穗病的抗性。从中筛选出免疫材辩340份,免疫、农艺性状好的材料20份,免疫、千粒重高的大粒材料20份,高抗丝黑穗病、矮秆的材料20份。试验表明,对丝黑穗病免疫、农艺性状好的材料主要来自印度,这些材料可以直接用于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