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以防风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对防风试管苗玻璃化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苗相比,玻璃化苗形态异常,组织含水量升高,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酸性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减弱。6-BA浓度超过2.0mg/L、光照低于2000lx、培养瓶内湿度大都极易导致防风试管苗的玻璃化,减少愈伤继代次数,增加培养基内琼脂和蔗糖浓度,可以降低玻璃化率。轻中度的玻璃化苗通过改变培养环境可以恢复正常。优化的防风再生体系为:以嫩茎段为外植体,继代3次左右的愈伤组织诱导出芽,芽继代增殖时,6-BA浓度采用1.0mg/L和0.5mg/L交替使用,培养光照3000~4000lx。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凡马铃薯种植的地区均有发生,不抗病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时,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窖藏损失轻者5%~10%,重者在30%以上。晚疫病不但危害马铃薯,还可对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3.
旨在揭示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的多态性及遗传学规律,探讨将BMPR-IB基因第746位碱基发生的A→G突变(FecB突变)作为分子标记进行绵羊多胎品种选育的科学性。本研究对寒泊羊育种核心群的健康种公羊、繁殖母羊、羔羊共计1 267只绵羊个体进行采血,利用PCR-RFLP方法判定个体BMPR-IB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对繁殖母羊共计980胎次的产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FecB突变、胎次及产羔季节对胎产羔数性状的影响。统计所设计杂交组合后代共计167只健康羔羊的基因型比例。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有BB、B+和++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7%、73.40%和24.63%,等位基因B和+的频率分别为38.67%、61.33%;BB、B+和++基因型繁殖母羊的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69、1.91、1.57只,目前寒泊羊种群的胎产羔数平均为1.85只;若经过品种选育使寒泊羊个体中增加一个B基因拷贝,胎产羔数预期增加0.44只;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的后代中B+和++基因型的比例为1.11:1,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BB的后代中BB和B+基因型的比例为0.82:1,均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预测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可使寒泊羊种群母羊基本实现胎产羔数2只的育种目标。本研究结果为绵羊育种实践中制定选种和选配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脱氧雪腐烯醇(DON)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分别在含DON浓度为0、50、250、500、1 000 ng·mL-1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进行体外成熟,检测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及第一极体排出率,构建DON毒性模型。然后,借助此模型研究DON对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及后续受精卵裂率、囊胚发育率的影响,探究DON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后续发育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内的氧化相关因子(ROS、GSH)水平和抗氧化基因CAT、GPx4的mRNA表达量,揭示DON影响牛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250、500 ng·mL-1的DON显著抑制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P<0.05),1 000 ng·mL-1的DON极显著抑制第一极体排出(P<0.01); 250 ng·mL-1的DON显著抑制卵丘卵母细胞扩展(P<0.05),500、1 000 ng·mL-1的DON极显著抑制卵丘细胞扩展(P<0.01);后续试验选取DON浓度为500 ng·mL-1作为毒性模型(DON组),与不含DON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与DON组的线粒体均匀分布比例(60.2%vs.40.0%)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受精卵裂率(33.6±3.6%vs.(67.7±2.6)%)及早期囊胚率((0.0±0.0)%vs.(18.3±2.2)%)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卵母细胞内ROS水平(1.6 vs.1.0)显著升高(P<0.05),GSH相对水平(0.4 vs.1.0)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基因CATGPx4的mRNA相对表达量(0.0 vs.1.0;0.6 vs.1.0)显著降低(P<0.05)。以上研究表明,DON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DON破坏牛卵母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生态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胶州湾的概况,分析当前胶州湾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其生态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揭示发酵垫料和土地面对产房中绵羊母羊及羔羊的行为差异,为在绵羊产房中推广发酵垫料床提供理论依据。将产后1 d内10只分娩双羔母羊随机圈养在土地面产房(5只母羊及其10只羔羊)和发酵床垫料产房(5只母羊及其10只羔羊),利用监控设备记录母羊及羔羊昼夜(24 h)行为影像,试验期3 d。随后对2组母羊的采食、反刍、躺卧、哺乳、站立及羔羊的吃奶、躺卧、活动行为次数及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垫料组较土地面组母羊的反刍次数(23.80次vs9.71次)、反刍时长(3.86 h vs 2.00 h)和反刍时长占总时长比(26.56%vs 11.58%)显著增加;站立次数(5.40次vs25.22次)、站立时长(0.76 h vs 3.61 h)和站立时长占总时长比(5.19%vs 20.93%)显著减少;哺乳次数(28.91次vs15.69次)显著增加,但哺乳时长(0.79 h vs 1.11 h)显著减少;采食次数(13.97次vs25.20次)显著减少,躺卧时长占总时长比(27.80%vs 31.50%)显著降低。垫料组较土地面组羔羊的活动次数(35.55次vs26.85次)显著增...  相似文献   
7.
为探析定时输精绵羊妊娠期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了河北省某地区规模化养殖场2564只定时输精绵羊2016年1月—2020年9月共4294条繁殖记录,统计分析其平均妊娠期天数,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遗传基础、分娩胎次、胎产羔数、产羔季节、是否产有死胎因素对绵羊妊娠天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时输精绵羊平均妊娠天数为(148.55±2.11)d,遗传基础、分娩胎次、产羔只数、产羔季节和是否产有死胎的主效应对定时输精绵羊妊娠期长短变化有极显著影响;分娩胎次×产羔季节、遗传基础×分娩胎次互作效应对定时输精绵羊妊娠期长短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旨在探究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TSS)基因在不同繁殖力绵羊卵巢组织中的m RNA表达规律及生物学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 RT-PCR)对卵泡期(F)及黄体期(L)的高繁殖力(H)和低繁殖力(L)的绵羊卵巢组织(分别记录为FH/FL/LH/LL)中CTSS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TSS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分子结构特征、蛋白特性、蛋白互作网络关系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CTSS基因在FL中表达量高于FH、LH及LL(P<0.05),在FH、LH以及LL中的表达水平趋于一致(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绵羊CTSS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与弯角羚羊(97.2%,97.0%)和牛(95.9%,94.9%)的相似性较高;CTSS蛋白分子式为C1644H2517N449O493S21,其亲水性的平均值(GRAVY)为-0.453,为亲水性蛋白,理论等电点(p I)是7.54,不属于跨膜蛋白,具有磷酸化特性;115~329位氨基酸处为肽酶C1保守结构域,28~87位氨基酸处为抑制剂I29保守结构域;CTSS蛋白的二...  相似文献   
9.
旨在揭示线粒体tRNA-Lys(T7719G)基因变异对小尾寒羊为母本的杂交羊群产羔数的影响,探讨将该基因变异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种的可行性。本研究以小尾寒羊为母本的健康适龄繁殖母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扩增产物测序判定基因型,开展tRNA-Lys(T7719G)基因多态性及季节、胎次对产羔数影响的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线粒体tRNA-Lys基因有G、T两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8%、42.2%;携带G等位基因的母羊较携带T等位基因的母羊平均胎产羔数多0.08只。在相同季节,群体产羔数随胎次以及G基因型母羊个体数量增加而增加。建立了胎产羔数预测模型方程:胎产羔数=1.201+(-0.009)×虚拟变量1+0.043×虚拟变量2+0.194×虚拟变量3+0.061×胎次+0.123×携带G等位基因母羊数量,即羊群中增加一个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胎产羔数预期增加0.123只。线粒体tRNA-Lys(T7719G)基因可以作为小尾寒羊为母本的杂交羊群产羔数性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