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油用牡丹经济价值和景观生态价值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油的牡丹类型。是牡丹组植物中产籽出油率高于或等于22%的种的统称。油用牡丹作为我国木本油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其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α-亚麻酸,经济价值显著;牡丹花体积大,单株开花量大,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油用牡丹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是荒山绿化的经济树种。主要介绍了我国油用牡丹的研究利用现状、经济价值、景观生态价值及发展前景,为我国推广种植油用牡丹、构建规模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地熊蜂在凤丹牡丹上的访花行为特点,为进一步利用传粉蜂资源和提高凤丹牡丹产量奠定基础,采用目测、拍照和秒表计时等方法研究地熊蜂在凤丹牡丹上的访花行为。结果表明,地熊蜂在凤丹牡丹上的单次访花时间平均为(10.99±0.59)s。单次访花间隔时间平均为(6.25±0.17)s。单花访问时间较长,平均为(61.51±5.92)s。访花间隔时间平均为(10.27±0.65)s。地熊蜂平均每分钟访花(0.92±0.79)朵。访花量与上柱头量有极显著相关性。在晴朗天气,地熊蜂在6:30—6:40、温度为11.2~12.8℃时出巢活动,在8:30达到日活动高峰期。10:30以后,温度高于26.1℃时,地熊蜂访花不活跃,部分开始回巢。地熊蜂授粉的凤丹牡丹结籽率平均为(54.67±3.25)%,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地熊蜂为凤丹牡丹传粉能提高凤丹牡丹的结籽率。  相似文献   
3.
捻翅目Strepsiptera是昆虫纲中非常奇特的一类昆虫,对研究昆虫的系统发育、交配机制以及对寄主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利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鉴定在黄喙蜾蠃Rhynchium quinquecinctum腹部寄生的捻翅目昆虫。通过对河南省南太行山采集的捻翅目昆虫标本与Esaki(1931)发表的Pseudoxenos iwatai描述形态特征比对,初步确定该物种为P.iwatai;然后从采集的新鲜雄性成虫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获得该物种长度为680 bp的COI基因序列,与NCBI中已知P.iwatai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9.08%,进一步证明采集的标本为P.iwatai。P.iwatai物种国内未见报道,为中国新纪录种,按照物种命名的词源将该物种的中文名确定为岩田蜾蠃■。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该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野生蜜蜂是自然环境中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保障。在自然环境中,野生蜜蜂一般在树洞、地下、植物茎秆、石头缝隙等地方筑巢,因筑巢场所隐蔽,发现、研究和保护野生蜜蜂较为困难。人工巢箱又称“蜜蜂公寓”,是根据野生蜜蜂的筑巢特点和筑巢材料人为设计而成,是目前监测、利用和保护野生蜜蜂资源的主要方法。笔者针对人工巢箱的设计思路、制作材料、结构搭配、应用领域等进行综述并提出建议,旨在为今后的昆虫学研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