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果实套袋技术是近年作为改善荔枝果品着色不均、提高广西荔枝果品的外观质量,提升优质果率推广的主要栽培技术,为了探索不同荔枝品种套袋对提高荔枝外观和品质的效果,本试验于2002~2004年在灵山县、防城港、桂平市和钦州市的4个果场分别进行了不同套袋材料的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龙眼和荔枝是贵港市的主栽水果品种,据调查,到2003年全市的水果总面积为6.49万hm^2,产量为12.72万t,其中龙眼和荔枝种植面积分别为2.8万hm^2和2.15万hm^2,产量分别为5.9万t和3.874万t,龙眼和荔枝的种植面积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76.27%,产量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76.84%。龙眼和荔枝生产已成为贵港市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全面实施各类果树的套袋配套栽培技术是套袋成功、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提高优质果实商品率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推广套袋技术的同时,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首先以广西荔浦县夏橙为例,加强套袋果园的田间管理,总结夏橙套袋果园的配套栽培技术。荔浦县花贡镇高贡村蒙培强、蒙培勇等人承包的夏橙园实施套袋配套栽培技术,取得成功经验和较好的效果后,在荔浦县全面推广实施。现将夏橙套袋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大力推广果园绿肥,在夏橙未封行的幼龄果园内,推广在果树行间套种矮干、浅根性绿肥,如花生、黄豆…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新育成的超高产优质常规稻品种桂育9号的应用价值,在广西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对其进行生产适应性试验,以期为扩大桂育9号的种植区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桂育9号作中稻、晚稻种植,生育期适中,在119~139d之间,适应性较广;产量水平较高,最高产量达9.53t/hm2;田间抗性较好,无倒伏现象,未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发生。桂育9号适宜在广西桂北稻作区作中稻和一季稻种植,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果树套袋配套栽培技术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提高优质果实商品率,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3年来,我们在推广套袋技术的同时,研究出配套的栽培技术,并首先以荔浦县夏橙为示范点,加强套袋果园的田间管理,总结夏橙套袋果园的配套栽培技术。荔浦县花贡镇高贡村蒙培强、蒙培勇等人承包的夏橙园实施该技术,取得成功经验和较好的效果后,在荔浦县全面推广实施。现将夏橙套袋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龙眼是贵港市水果生产中的当家品种,目前全市龙眼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7986.67hm^2,比1995年增加了13346.67hm^2,增加了91.17%。贵港市的龙眼种植虽然在面积上发展较快,但平均单产低、不稳产等问题一直是困扰贵港市水果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贵港市龙眼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绿色食品品牌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食品是当前农业部门力推的以安全、生态、优质为主要特征的重要农产品品牌。本文从绿色食品品牌入手,分析绿色食品品牌内涵,讨论绿色食品品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剖析了制约品牌发展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全面提升绿色食品品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广西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存在产品结构、地域、品质和产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广西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广西蚕桑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建议,以推动广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通过积极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着力培育新型蚕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多种新型种桑养蚕模式;全面构建广西蚕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方式;努力提高蚕桑综合利用水平,以加快广西蚕桑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优质常规稻的育种现状,为优质常规稻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公布的优质常规稻品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当前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广西优质常规稻整体米质水平改善明显,个别米质指标有待加强;产量水平表现稳定;穗粒指标改善明显.但粒型上与国际品牌存在差距;个别米质指标不匹配;品种抗病性差;优质香稻品种缺乏;功能型米品种开发严重落后.[建议]重点改良粒型、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选择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高胶稠度的材料,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提高品种的抗性对优质香稻品种和功能米进行引进与开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