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湾扇贝养殖近年发展迅速,人工苗种需求量大,亲贝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育苗生产,因此,对亲贝培育要求较严。 浙江沿海亲贝一般在三月中下旬入池。挑选个体大、壳高3—5厘米以上的且性腺肥满的健康扇贝为亲贝,刷洗干净,除去壳表面附着物,以每立方米50—120个亲贝的密度入池进行亲贝培育。 培育要点如下: 1.水温:亲贝入池后,先在与自然海水水温持平的情况下恒温培养2—3天,使其适应环境。待正常摄食后,再缓慢升温。日升温不可超过1℃。升至16℃—17℃时,维持3—4天,让其积累营养物质。产卵时,升至22℃—23℃。 2.投饵:饵料用小硅藻和三角褐指藻的混合  相似文献   
2.
3.
以簸箕柳F1杂交群体为材料,对132个子代的木材基本密度,木材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木材的纤维素平均含量为53.19%,变异范围为47.91%~57.00%;木质素平均含量为14.20%,变异范围为12.28%~16.43%,半纤维素的平均含量为19.80%,变异范围为16.52%~23.76%,木材基本密度为0.392 6 g/cm3,变异范围为0.241 6 g/cm3~0.504 4 g/cm3。结果显示上述性状在杂交子代中有较大的变异幅度。对上述性状的表型值进行Anderson-Darling正态分布检验,并利用BOX-COX公式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表型性状进行了正态转换。结果显示,所有性状表型值均符合或可以转换为正态分布,可以作为典型的数量性状做进一步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定位分析。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簸箕柳木材中,半纤维素含量与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木材基本密度与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碧桃花瓣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1556684条序列,平均读长446 bp,共计695.34 Mb数据,其中1492289条高质量序列经拼接后得到22762个重叠群。以拼接后的重叠群作为参考序列,利用SNP/InDel分析软件检测碧桃花瓣组织转录组中的核苷酸变异位点,共得到9836个SNP和1550个InDel位点。在SNP位点中,转换占62.55%、颠换占37.45%,A/G的变异最为丰富,C/G的变异最少。在InDel位点中,有34.71%的位点为单核苷酸插入、缺失突变。  相似文献   
5.
在旱地采用脱毒马铃薯品种米拉与本地高产优质杂交玉米品种毕单10号套种,再分别与食用菌品种平菇、磨菇、木耳、香菇等间种,以传统模式玉米间大豆作对照,进行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平菇、磨菇、香菇等3种模式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单位面积纯收入达2 200元/667 m2以上,产投比2.11以上,同时废料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生态效益良好,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旱地采用脱毒马铃薯品种米如与本地高产优质杂交玉米品种毕单10号套种。再分别与食用菌品种平菇、磨菇、木耳、香菇等间种,以传统模式玉米间大豆作对照,进行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平菇、磨菇、香菇等3种模式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单位面积纯收入达2200元/667m^2以上,产投比2.11以上,同时废料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生态效益良好,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与动物相比,植物性别决定系统十分复杂,既存在雌雄同株及雌雄异株,也存在多种中间过渡类型。由于不同性别植物的经济价值不同,所以其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大多数植物为雌雄同株,只有约4%的植物为雌雄异株,雌雄异株植物是开展植物性别研究的重要材料。近年来,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以多种模式植物为基础,介绍了植物性别的多态性及雌雄异株植物的性染色体进化假说,并以杨柳科植物为例,简要回顾了定位林木性别决定位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决定植物花色的分子机制与遗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花色是决定植物观赏价值的关键表型特征。以郁金香的相关研究为例,介绍决定花色的相关分子机理;论述花色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花色调控不仅有组织特异性,甚至能在细胞水平上特异表达;提出应进一步开展花色遗传调控方面的相关研究,以促进花卉育种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