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为明确施氮量对四川稻茬弱筋小麦原粮品质及大曲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四川省大邑县进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弱筋小麦品种绵麦367和蜀麦1671,副区为5个氮水平,分别为0(N0),90(N90),135(N135),180(N180)和225 kg/hm2(N225),除N0外,其他处理底肥氮水平为45 kg/hm2,剩余氮肥于四叶一心期追施.结果表明,两品种籽粒容重均高于750 g/L,粉质率均大于70%,N225处理显著增加了籽粒的硬度指数、降低了粉质率;N90处理下千粒质量最高;随施氮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蜀麦1671)或先升后降(绵麦367),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在225 kg/hm2处理下最大;N135水平下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降落值和RVA特征值随施氮量增加逐渐增加或趋于平稳;脂肪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大曲的感官评价总分、糖化力、酸度分别在N180、N135、N135水平下达到最高值;感官评价主要受淀粉、脂肪含量的影响,其次是蛋白质;糖化力和酸度均在淀粉含量较高时达到最大值.研究认为,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对大曲品质形成尤其重要,合理增施氮肥可以优化弱筋小麦原粮特性,进而促进大曲制作适宜性,建议西南地区用于制作大曲的稻茬小麦的适宜施氮范围为135~180 kg/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出4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及用于木耳的干制条件。【方法】 以野生及栽培木耳为供试材料,以干耳浸泡于抗生素75%酒精混合溶液消毒的方法进行组织分离。对比污染率、萌发率筛选4种抗生素的适宜使用方法和木耳干制方法,显微观察木耳不同部位的萌发能力。【结果】 4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分别为:青霉素6 mg/mL消毒3~5 min;链霉素15 mg/mL消毒1~3 min;头孢曲松钠15 mg/mL浸泡3~5 min;庆大霉素1.5 mg/mL浸泡1~3 min,经65℃烘干8 h的处理后均可萌发,可育层、菌肉以及不育层均可观察到菌丝萌发。【结论】 4种抗生素均可用于干木耳菌种获得,65℃烘干木耳可用于组织分离,未经长时间高温处理的新鲜子实体干燥后,于室温下保存1年仍可分离成功,木耳具有周身萌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室内挂袋出耳的模式,在玉木耳栽培配方中添加1%、2%、3%的玉米粉,分析了不同玉米粉添加量对菌包质量、一潮产量和玉木耳营养成分的影响,并探索了玉木耳室内栽培工艺流程及相关管理技术。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粉添加量的增加,打孔后菌丝恢复能力、菌包质量、原基整齐度均有所改善、一潮菇产量逐步增加,其中添加3%玉米粉的配方A3较CK提高了11.39%,且未延长原基形成时间。添加2%玉米粉的配方A2在总糖、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总含量皆高于CK。玉木耳室内挂袋出耳从制种到一潮采收栽培周期为80~90 d,记录了不同时期管理所需温度、湿度、CO2浓度的环境参数,初步获得了玉木耳室内栽培工艺流程,为玉木耳工厂化栽培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黑麦草为试验材料,采用32孔穴盘基质培法研究了植物工厂环境可控条件下播种量(7、14粒/穴)对LED白光栽培黑麦草3次刈割(出苗后第17、34、51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LED下黑麦草可正常生长,刈割后再生速度快,可按照多次收获方式生产.播种量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在3次刈割过程中,14粒/穴的产量均高于7粒/穴...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B站内食用菌视频热度调查,从播放量、弹幕和评论情况对不同食用菌视频进行深度分析,以明确其对培养食用菌消费习惯的可行性。概述B站的发展情况、用户群体、特色和内容结构,结合当前热点食用菌视频,从食用菌视频热度分析、视频UP主分析和菌物科普3方面综合评价B站食用菌视频现状,提出从社群建立和领域定位,引导弹幕,科普宣传,融入试吃、吃播社群及建立与学生群体的联系等多方面推动食用菌视频在B站未来的发展,使B站成为宣传食用菌、提升年轻一代对食用菌的认知了解的平台,是培养95后消费者群体消费食用菌习惯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设施牧草生产是解决牧草产能不足的有效途径,为了探明人工光植物工厂中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产的适宜光强,研究了LED红蓝光光强[150、250、350、450、550μmol·(m2·s)-1]对多年生黑麦草产量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强对黑麦草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光强增大,产量提升。光强影响了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第2次刈割时光强与可溶性糖、氨基酸和半胱氨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两次刈割中450μmol·(m2·s)-1光强下单株分蘖数分别为7.6和9.4,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3.29和8.85 mg·g-1,氨基酸含量为15.65和19.48 mg·g-1,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1.47%和24.37%。研究结果表明,LED红蓝光下高效栽培黑麦草是可行的,在红蓝比4:1条件下光强450μmol·(m2·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