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  李贵全  闫旭宇 《大豆科学》2007,26(4):479-483,489
用60Co-γ射线对晋豆24号风干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对M4代14个突变株系及CK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及聚类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重、有效分枝、主茎荚数、株荚数、株粒数呈极显著相关;主成份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份(单株个体因子、株形因子、粒重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92%;聚类分析把后代分为5类,每类的产量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遗传关系分析对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3叶期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抗逆增产剂10号(简称抗10)对低温干旱双重胁迫下玉米植株的生长与光合、呼吸、蒸腾、荧光等生理代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10处理提高了玉米植株的鲜重、株高、净光合速率,促进暗呼吸速率增加,表观量子效率增加,气孔导度减小,蒸腾速率下降,胞间CO2浓度降低,同时还促使叶绿素a荧光量子产额下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提高了PSII的光化学转化效率和潜在活性。这些参数变化表明抗10主要通过诱导保护机制提高玉米幼苗在双重逆境胁迫下的生长与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3.
以三叶期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抗逆增产剂10号(简称抗10)对低温干旱双重胁迫下玉米植株的生长与光合、呼吸、蒸腾、荧光等生理代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10处理提高了玉米植株的鲜重、株高、净光合速率,促进暗呼吸速率增加,表观量子效率增加,气孔导度减小,蒸腾速率下降,胞间CO2浓度降低,同时还促使叶绿素a荧光量子产额下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提高了PSII的光化学转化效率和潜在活性。这些参数变化表明抗10主要通过诱导保护机制提高玉米幼苗在双重逆境胁迫下的生长与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大豆抗旱育种选择指标及分子标记的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标记育种给作物抗旱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此,对大豆抗旱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近年来分子标记在大豆抗旱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与大豆抗旱性状相关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行了初探,最后指出了分子标记在大豆抗旱育种中的广阔前景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的五种除草剂对枣树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伟  闫旭宇  李玲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24-125,48
本文主要研究了施田补、麦哈乐、快锄、现锄、扑草净五种农田常用除草剂对枣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田补和快锄使叶绿素含量降低,麦哈乐和现锄对枣树中叶绿素含量有极严重的影响,扑草净对枣树的叶绿素含量无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土家山区野葛块根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野葛块根异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率为响应值,运用4因素4水平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提取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异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1.0%,超声时间41.2 min,提取温度61.2 ℃,料液比(m/V)1∶9.5,原料粒径40目。在此工艺条件下,野葛块根异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3.43%。所提取的野葛块根异黄酮的抗氧化效果低于Vc,但能与其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灵香草为实验材料,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灵香草黄酮。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灵香草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对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灵香草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灵香草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3.27%。在相同质量浓度下,所提取的灵香草黄酮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Vc,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黄秋葵作为一种食药两用植物,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国内对黄秋葵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主要集中在优良品种选育、栽培制种、病虫害防治、综合利用等方面,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99年-2019年的数据作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分布、研究机构、基金支持、学科分类、期刊来源等方面分析了黄秋葵研究文献,剖析了黄秋葵文献研究的特点和热点方向,分析近20年来黄秋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依据黄淮麦区及其周边地区的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0a的观察资料,分析了影响冬小麦拔节期的主要因子;建立了已拔节概率随时间变化的方程,分析其重要参数的地区分布。并讨论了造成地区差异的原因和生产应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淮麦区冬小麦拔节后霜冻温度出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3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统计出现<0℃和<-1.4℃的累积频率,它们随时间的变化可用指数方程来描述。分析了表征方程特点的参数b、<0℃和<-1.4℃基本终止日期的地区分布规律。根据遭遇霜冻温度的累积频率和拔节期,找出霜冻的可能多发区,并讨论了b值在制定防御霜冻对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