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适宜我国江苏省生物天然气生产的各类农作物秸秆的资源量为基础,以江苏省生物天然气的生产潜力为核心讨论其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通过筛选的草谷比系数对江苏省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并对江苏省秸秆资源量的区域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江苏省理论秸秆资源量约4 840万t,其中水稻秸秆占秸秆资源总量的49%,小麦秸秆约占26%;可获得量约为3 934万t;秸秆的能源资源量为2 359万t.秸秆的生物天然气潜力为638 641万m3,其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为1 114.43万t.江苏省秸秆资源分布苏北地区最高,苏中地区其次,苏南地区最低.该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秸秆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Eviews 8.0 软件,采用Chow检验、ADF检验、协整分析、AIC准则以及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旨在分析1978—2009 年间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对江苏省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做出总结。结果表明:自1978 年以来,江苏省耕地面积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2 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1)是互为因果关系,在该阶段内江苏省经济增长主要以耕地的牺牲为代价。第二阶段(1992—2009)是单向因果关系,在该阶段内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的作用,但经济增长并不是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原因。从1978—2009 这一长期阶段来看,江苏省在这一时间段内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耕地面积数量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经济发展并不是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通过对江苏省1978—2009 年各阶段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对如何处理耕地面积减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这对今后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