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甘肃省张掖地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灌溉条件好,利于甜菜的生长和糖分积累。但是近年来苗期黑脚病发生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15%~20%,严重年份50%~70%,个别地块高达90%。据报导,羟锈宁能有效防治黑脚病,但这种农药从德国进口,不仅昂贵,而且紧缺。为了寻求高效低毒的国产内吸杀菌剂防治黑脚病,1988~1989年进行了不同药剂拌种的防治试验,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甘甜3 号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自交系J 甜26 为母本,自交系J 甜01 为父本选育的超甜玉米一代杂种。J 甜26 是用美国无名超甜玉米杂交种通过连续6 代自交选育的二环系,J 甜01 是用一不知名的超甜玉米杂交种通过连续6 代自交选育的二环系。2004 年夏在张掖配制J 甜26×J 甜01 组合,2005 年在张掖进行新组合观察试验,2006 年在张掖进行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2007~2008 年参加广东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2009 年进行生产试验及示范,2010 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2010 年在广东、福建、北京、甘肃、河北、湖北等地进行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2 500 hm 2。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糯玉米新品种甘甜糯3号特征特性,并从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期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以农业技术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能有效的控制甜菜丛根病的危害;经在1350亩大田综防示范,相对防效达88.1%,平均亩增产块根1566.0kg、增加糖产量321.4 kg。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是甘肃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65万hm2,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据专家估计,遗传改良对美国玉米产量增加的贡献约为60%,我国在35%~40%;因此,在发展玉米的诸多技术措施中,选用优良品种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显著的技术措施。甘肃省目前生产上还是以沈单16和  相似文献   
6.
甘甜4号是以J甜26作母本,以J甜11作父本配制而成的超甜玉米一代杂种。株高177cm,穗位高65cm,抗倒伏,持绿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果穗柱形,苞叶包被完整,籽粒排列整齐,鲜出籽率69.9%,粒长1.1cm,适于加工削粒或鲜穗上市销售。一般每667m2产鲜果穗900kg左右,出苗到鲜穗采收85d(天)左右,适宜西北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金凯8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玉米新品种金凯8号的来源、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整地、科学施肥、覆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1989~1990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灌区的3个县(市),研究了甜菜种植密度、氮、磷用量栽培因子对甜菜间作套种后的产质量及亩产糖全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实用数学模型,经计算机模拟综合进优得出了河西灌区甜菜小麦间作套种的栽培模式及主要技术规范。经大田生产验证,可获取亩产250~360kg小麦、2.5~3t甜菜(含糖率17%以上),本项研究为粮糖双丰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金凯5号是以外引系 K12为母本、自育系 J005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2008—2009年甘肃省玉米中晚熟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13404.8 kg/hm2,比对照品种酒试20和沈单16号平均增产7.43%.籽粒含粗蛋白10.62%、粗脂肪3.1%、淀粉75.28%,属优质玉米.抗茎基腐病、大斑病和矮花叶病,中抗红叶病.可在甘肃春玉米种植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