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郝耕 《世界农业》1991,(8):23-24
朝鲜是种植大豆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大豆栽培起始于公元前4—5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就该国的自然条件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大豆分布较广,品质也佳。 1989年统计每年大约种植10万公顷。其中水稻田埂豆5万公顷(占全国水稻面积的近1/10),夏播大豆2.5万公顷,与玉米或其他作物间种2.0万公顷,一季春大豆1.5万公顷。全国大豆平均单产2.5—3.0吨/公顷,总产每年27.0万吨,每人年平均占有量约为10公斤,略高于我国的人均占有大豆量。  相似文献   
2.
全国大豆品种生态类型联合试验1981年度总结会于本年3月17日至22日在广东湛江召开。与会代表60人,会议收到了全国30个试点及7个大豆气候区划点35份试验总结报告。从汇报结果看出,1980、1981两个年度在各不同生态区试验点均取得了较完整的科学数据,为分析品种生态型奠定了基础。两年的数据基本一致,初步确定了全国大豆品种的生态类型及其品种的适应范围。不少试点通过联合试验,从供试品种中筛选一批适应本地区的优良品种。湛江地区农科所现已将供试品种通山薄皮黄、陈留牛毛黄等几个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产量稳定性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耕 《作物杂志》1995,11(1):11-12
农作物产量稳定性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郝耕(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农作物栽培品种的选用既要注意丰产性,又要注意产量的稳定性即稳产性。特别是目前自然条件在产量形成中仍占有很重要作用的情况下,稳定性应该是第一位的。稳定性意义并非指在变化的环境范围...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大豆生产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1949年种植面积1.25亿亩,总产509万吨,所用品种基本为农家品种,耕作粗放,单产很低。70年代以后,由于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大豆产量逐渐提高。1986年大豆面积1.24亿  相似文献   
5.
1984年10月28日—11月4日在长沙市召开了全国大豆品种生态试验第四次总结会。32个试验点和5个气象点的代表到会,还有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湖南省作物所等供应品种单位,农业出版社、中国农科院情报所、中国农业科学、大豆科学编辑部、北京市种子公司等共计65人。 总结会议前,观摩了湖南省衡阳市郊区秋播大豆的科研与生产情况,代表们了解了秋播大豆在我国耕作制度中的位置及科研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6.
1983年3月11日—17日,1982年度全国大豆品种生态类型结总会在江苏省吴县召开。 会议得到了江苏省农科院经泎所及吴县农业局的热情支持。会议开得生动活泼,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出席人员除30个试验点及6个气候点的试验人员外,还有王金陵、李奇真(代卜慕华)、盖钧镒(代马育华)、胡明祥(代张子金)、王国勋、潘铁夫、费  相似文献   
7.
大豆品种生育期光温反应,对大豆生产和育种具有实践意义。 1979年在北京观察来自我国各地近100个大豆品种的物候期,结果看出:大豆品种生育期与其原产地纬度的高低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5768)。即原产地的纬度愈低,生育期愈长;纬度愈高,生育期愈短。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不同产地来源大豆品种所具有的光、温感应特点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品种生育期组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郝耕 《作物学报》1992,18(4):275-281
根据全国大豆品种生态试验1980—1982年在28个试验点96个栽培品种所得生育期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豆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日数表现上,因受大豆品种的生育特性和各地不同试点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呈现很大的差异,其生育日数的长短呈现连续性的变异。本文依据大豆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播种期,成熟期二个时期的资料,进行中国大豆品种生育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