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办好高等院校校办产业的思考郑桂杰(沈阳农业大学计财处,沈阳110161)ADiscussiononBetteringCollege-operatedInterprises¥ZhengGuijie(DivisionofFinance,ShenyangA...  相似文献   
2.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6和SC17抗病基因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SMV株系SC6和SC17,利用2个抗病大豆品种Q0926和中豆35分别与感病品种南农1138-2和南农菜豆5号配制2个抗感杂交组合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以及一个抗抗组合Q0926×中豆35,研究3个组合的F1、F2、F2:3抗性遗传规律,探讨Q0926对SC6和中豆35对SC17及2个抗病品种对同一SMV株系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并对大豆对2个株系的抗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结果显示,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2个抗感杂交组合在分别接种SC6和SC17后,F1表现抗病,F2呈3抗∶1感分离比例,F2:3家系呈1抗∶2分离∶1感病的分离比率,表明Q0926对SC6和中豆35对SC17的抗病性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Q0926×中豆35的F1和F2在接种2个株系后均未发现感病单株,表明Q0926与中豆35对SC6和SC17株系的抗病基因分别是等位或紧密连锁的。分别利用2个抗感组合的F2和F2:3群体对2个抗病基因的定位结果显示,第2染色体上的25个SSR标记与抗SC6的基因RSC6连锁,最近的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RSC6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为BARCSOYSSR_02_0617(0.775 cM)-RSC6-BARCSOYSSR_02_0621(0.519 cM);第2染色体上的38个SSR标记与抗SC17的基因RSC17连锁。最近的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RSC17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为BARCSOYSSR_02_0622(0.264 cM)-RSC17-BARCSOYSSR_02_0627(0.262 cM),其对应的物理区间分别为52 kb和60 kb。抗性遗传研究为抗大豆花叶病毒育种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抗性基因的标记定位研究为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接种我国大豆产区主要流行SMV株系SC-3及SC-7和SCN 1号生理小种的条件下,对新育成的参加2004~2007年围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试的品种分别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抗SMV鉴定的334个品种中,对SC-3抗性较好(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数有148个,占参试品种数的44.31%;对SC-7抗性较好的有71个,占参试品种数的21.26%.同时对2个株系抗性表现较好的有55个,占参试品种数的16.47%.这些抗性较好的品种既町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研究还显示,来自于西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的参试品种一般抗性较好.抗SCN鉴定的193个大豆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25个,占12.92%.汾9877.10、邯601、蒙9793-1、沧豆九号等7个品种兼抗sMV和scN 2种病害.  相似文献   
4.
本从5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对会计信息载体、会计信息处理、会计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失真的管理,提出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适合高等学校情况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包括管理方法、管理体系和必要的规章制度,使会计信息真正为高等学校经济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5.
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4和SC8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我国黄淮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发生频繁的SMV株系SC4和SC8,利用大豆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研究抗病材料对SC4和SC8株系的遗传方式以及不同大豆材料对SMV抗性基因位点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 接种SC4株系后,由冀LD42、徐豆1号、跃进4号、科丰1号、PI96983、晋大74、汾豆56、大白麻和齐黄22为抗源配制的9个抗感组合的F1均表现抗病,经卡方测验, F2抗感分离比例3∶1,F2:3家系分离比例为1(抗)∶2(分离)∶1(感),表明这些抗源均有1对基因控制对SC4株系的抗性,且抗病表现为显性;5个抗抗组合的F1均表现抗病,F2群体分离比例15(抗)∶1(感),表明大白麻与汾豆56、科丰1号和齐黄1号携带抗SC4的基因是不等位的,冀LD42与汾豆56,晋大74与中作229是不等位的。接种SC8株系后,用齐黄1号、中作229、NY58、科丰1号、PI96983、晋大74、汾豆56、大白麻和齐黄22为抗源配制的抗感组合杂交后代分离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比例且F1均表现抗病,说明这些品种对SC8株系的抗性也均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晋大74×汾豆56接种SC8株系后的F2群体全部表现抗病,F2:3家系没有抗感分离,表明抗病品种晋大74与汾豆56携带的抗病基因是等位的;齐黄1号×科丰1号、大白麻×汾豆56的F2群体分离比例15(抗)∶1(感),表明抗病亲本齐黄1号与科丰1号、大白麻与汾豆56携带抗SC8的基因是不等位的,而且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的基建维修项目越来越多 ,投资金额越来越大 ,基建维修工程审计已经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但是 ,目前高校内部工程审计还不规范 ,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加强工程内部审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间的交叉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个来源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在不同大豆品种上研究了接种间隔以及混合接种等处理方法对交叉保护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类型保护处理组合之间保护效果的差异,并观察了交叉保护作用对大豆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挑战接种时间交叉保护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与保护接种间隔7d挑战接种保护效果显著好于间隔3、5、9、11d;接种处理方法不同,交叉保护效果也不同,先后接种两个株系可表现保护作用,两株系汁液等体积混合接种或同时各接一片真叶则不表现保护作用;以同一品种上不同症状类型的SMV株系作为保护株系其保护效果存在程度差异,以花叶株系作为保护株系,表现较高的保护作用,以坏死株系作为保护株系,不表现保护作用。交叉保护作用能够显著减轻挑战株系对叶面积和根干重的影响。交叉保护作用在减轻SMV对株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瘤鲜重的影响上,不同株系、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我国南方大豆核心种质93份野生大豆和99份栽培品种对黄淮与南方大豆产区SMV流行株系(SC-3、SC-7)和北方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11、SC-13)的抗性。结果显示,栽培大豆樟潭大青豆对4个株系表现无症状,ZYD03715、ZYD04257、上饶青皮豆3份材料对除SC-7外的3个株系表现无症状,5份材料(ZYD04203、ZYD04856、82-16、82-24和渠县八月黄)对SC-3和SC-7两个株系表现无症状,另有8、2、4份材料分别对SC-3、SC-7、SC-13表现无症状。参试材料中,免疫、高抗和高感材料较少,中度抗性的材料所占比例较高;来自四川的17份材料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大豆对SMV株系SC10的抗性遗传及抗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大豆对SMV株系SC10的抗性遗传方式以及不同抗源所携带的抗病基因间的等位关系,并对科丰1号所携带的抗SC10基因进行标记定位。【方法】利用抗中国南方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10的科丰1号、晋大74、大白麻、汾豆56、中作229、徐豆1号、邳县茶豆、Kwanggyo、跃进4号配制部分抗抗杂交组合并与感病品种南农1138-2和8101配制抗感组合,在接种SC10的条件下,调查各组合后代的抗感反应;并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的F2群体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及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标记定位。【结果】科丰1号、晋大74、大白麻、汾豆56、中作229和徐豆1号与感病品种杂交的F1表现抗病,F2呈3抗﹕1感分离比例,F2:3家系呈1抗﹕2分离﹕1感病的分离比率;晋大74×汾豆56、徐豆1号×邳县茶豆的F1表现抗病、F2未发现感病株。科丰1号×Kwanggyo、汾豆56、中作229,晋大74×中作229、Kwanggyo,大白麻×汾豆56、科丰1号和跃进4号×Kwanggyo的F1表现抗病,F2呈15抗﹕1感的分离比例,F2:3家系符合7抗﹕4分离(15抗﹕1感)﹕4分离(3抗﹕1感)﹕1感的分离比例;D1b连锁群上的SSR标记Satt558、Sat_254、Satt634、Gm020580、Gm020584、Gm020562和Gm020546与抗病基因RSC10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6.1、2.0、0.9、0.8、2.0、4.6和9.2 cM。【结论】科丰1号、晋大74、大白麻、徐豆1号、汾豆56、中作229各有一个显性基因控制对SC10株系的抗性;晋大74与汾豆56,徐豆1号与邳县茶豆的抗病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科丰1号与Kwanggyo、汾豆56、中作229携带的抗SC10株系的基因处于不同位点,晋大74与中作229、Kwanggyo携带的抗SC10株系的基因处于不同位点,大白麻与汾豆56、科丰1号携带的抗SC10株系的基因处于不同位点,跃进4号与Kwanggyo携带的抗SC10株系的基因处于不同位点;科丰1号对SC10株系的抗病基因RSC10位于D1b连锁群。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和审计环境的复杂性,促使我们必须深刻思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本文从环境、技术方法、会计资料、制度、人员5个方面探析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探寻了规避、防范风险时应采取的规范程序、健全制度、强化素质等5项举措,目的是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