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小麦蛋白质含量遗传规律及品质改良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1及F2代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1代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含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含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优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更重要一些,应重视蛋白质高配合力亲本的鉴定应用,并计算了蛋白质含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同时对蛋白质数量改良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传统栽培谷子生产过程工序繁杂费工造成的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探求麦茬谷子简易节本增效新的栽培技术途径,在山西临汾通过开展系列农艺农机单项关键技术研究,同时结合已有技术成果,组装集成了"麦茬谷子大群体小个体简易节本增效艺机一体化技术"的播前及播种、播后苗前及苗期、中后期(拔节期至成熟期)管理及成熟期机械化收获4个关键技术环节。以期为麦茬谷子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2000~2005年,在山西临汾就地黄品种选育目标及不同品种的产量效应、生物学效应及商品性状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晋南地区地黄品种选育目标的4个基本性状;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出苗率、生长叶片数、单株结薯块数分别最大相差12.5%,11.7片,1.5块;不同品种的鲜重和干重产量存在差异,临地0011较温85品种(CK)鲜重增产11.5%,干重增产17.4%;成熟期4个品种的鲜块商品等级构成存在差异,A+B级品和A级品分别最大相差18.8%和27.0%;不同品种的折干率最大相差4.1%,参试品种的不同品级的折干率均表现为A>B>C>D。  相似文献   
4.
国审抗旱中强筋小麦新品种品育816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品育816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长4802为母本、临优920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2015年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2 a共26点次平均单产5 041.5 kg/hm~2,较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6.0%,增产点率为76.9%。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单产5 016.0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4.6%。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倒伏、抗寒性好,适宜在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宝鸡、咸阳、铜川,河南省以及河北沧州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利用矮败小麦在山西开展轮回选择创制优异小麦新品系提供有益参考,2010—2014年用引进的矮败小麦和当地主推品种连续回交3次,研究分析其后代群体可育株和轮回父本的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回交后代可育株的株高低于轮回父本,而硬度、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容重均高于轮回父本;矮败小麦与正常父本杂交,其矮秆性对后代不育株和可育株都有一定的影响。以矮败小麦为基础,轮回选择为核心,构建了高产、优质、抗旱3个矮败基础群体,选育出了农艺性状和品质均有所突破的小麦新品系,可为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追肥时期与肥料种类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明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夏玉米合理追肥时期和追肥种类。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追肥时期(拔节期和喇叭口期)和追肥种类(尿素 磷酸二铵,仅追尿素)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区、裂区和再裂区的产量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和百粒重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4 个夏玉米品种平均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为‘先玉335’>‘强盛51’>‘临玉3 号’>‘浚单20’,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为‘强盛51’>‘先玉335’>‘临玉3 号’>‘浚单20’。对于高产夏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强盛51’,拔节期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均高于单追尿素;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则高于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因此,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拔节期一次性追肥应选用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追肥应选用尿素单施,可获得夏玉米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1及F2代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1代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含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含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优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更重要一些,应重视蛋白质高配合力亲本的鉴定应用,并计算了蛋白质含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同时对蛋白质数量改良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