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1.
我国土壤砷污染较为严重,全国砷含量超标的稻米占1%左右。由于我国60%以上的居民以稻米为主食,导致居民稻米砷的暴露较为严重,因此降低稻米中砷含量是亟待解决问题。简述了我国稻米砷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分析土壤中砷向水稻转运的途径,重点介绍通过降低土壤砷生物有效性、抑制水稻根系对砷的吸收、叶面肥阻隔控制以及农业措施降低稻米砷含量的控制效果,并展望了下一步稻米砷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红壤坡地减氮控磷对玉米产量和径流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坡地氮磷流失是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以湖南省湘阴县红壤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玉米减量施肥对产量、化肥利用率和氮磷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常规施肥量在减少20%范围内对玉米产量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但达到30%时玉米表现减产。减量施肥不仅一定程度提高NP化肥肥效和肥料利用率,而且降低土壤NP流失量。氮的径流量减少了12.54%~28.68%,磷减少了1.3%~30.1%。在各种减量施肥处理中,以控释肥减氮处理效果最佳,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高砷河道尾砂中砷的释放规律,选取黄腐酸、胡敏酸、pH、尾砂量和时间5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数据使用 Design-Expert 8.0 软件拟合,建立了砷释放量的工艺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得到5种影响因素对尾砂中As的释放作用如下:黄腐酸≈时间>尾砂量>pH>胡敏酸,偏中性条件(pH=5~8)下适量的黄腐酸添加量(0.07~0.08 g)、较高的尾砂量、较低的胡敏酸浓度对As的释放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外界环境条件的促进作用下,As的释放量最高可达22.5 mg·L-1,存在较高的环境风险,在该河段未进行治理前,应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减少As的释放量,并提出了环境风险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江湖铅锌矿渣堆场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并测定东江湖典型铅锌渣堆场优势植物及其根系土壤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植物对重金属富集和转运的能力。结果表明:1)臭牡丹、盐肤木、马尾松、芒萁、木姜子、枫树、桂花树、木荷和红叶石楠等9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Pb、Cd和As含量均高于一般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Pb 0.1~41.7 mg/kg,As <1 mg/kg,Cd 0.2~0.8 mg/kg);2)9种植物对Pb和As的富集系数BCF值均小于1;3)除盐肤木外,其它植物对Cd的BCF值均大于1;4)马尾松、臭牡丹、芒萁和盐肤木对Pb的转运系数TF值大于1;5)除木荷外,其它植物对Cd的TF值大于1;6)枫树、马尾松、木姜子和盐肤木对As的TF值大于1。综合分析可知,臭牡丹/马尾松、芒萁和木姜子分别对Pb、Cd和As的富集和转运能力最强,具有作为铅锌矿渣堆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典型农田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洞庭湖区农田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利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沅江市)农田土壤耕层(0~20 cm)5种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B、Cu、Zn、Fe和Mn 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但变程差异较大,在1.13~25.58 km之间;Mn与Fe的含量分布符合指数模型,Zn、Cu和B的含量分布符合球状模型;Mn的空间相关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B、Cu和Zn的空间相关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Cu与Fe的含量在研究区中间部分最高,总体分布趋势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渐降低,Zn的含量分布总体趋势由西部向东部逐渐降低,B的含量分布总体趋势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渐降低;沅江市土壤微量元素富集、质量良好,无重大污染区,适宜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  相似文献   
6.
含铁材料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彬  邱亚群  胡立琼  雷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92-3695,3729
介绍了含铁材料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对土壤中砷的不同形态以及含铁材料固砷的效果、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含铁材料治理砷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含铁材料固化砷的效果顺序大致为三价铁>二价铁>铁的氢氧化物、铁的氧化物、聚合硫酸铁;固砷的机理主要是铁砷沉淀、离子交换和吸附等作用;影响含铁材料固砷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含铁材料的种类及添加量、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以及离子竞争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草栽培对湘东丘陵砂梨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丘陵果园生草栽培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省浏阳市对丘陵砂梨(Pyrus pyrifoliaNakai)园生草栽培区和清耕区(对照)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草栽培在旱季可显著提高0~35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蓄水保墒效果明显;春季可提高30 cm处土层地温,夏季可降低地温2℃左右,同时使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显著提高;与清耕区相比,生草栽培区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有所增长,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也显著高于清耕区,但速效氮含量有所下降,比清耕区降低了4.34%。  相似文献   
8.
湖南典型土壤磷素剖面分布特征及其流失风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晰不同土壤类型、利用方式土壤磷素分布特征,评估其流失风险的大小,研究了湖南3种典型土壤(红壤、潮土、紫色土)磷素含量特征及其剖面分布。野外采集3种母质发育土壤的旱地和水田土壤剖面样品进行室内分析,按张守敬等提出的酸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测定方法,对土壤无机磷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磷素含量和形态分布有明显差异:磷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潮土>红壤>紫色土;红壤发育的土壤以磷酸铝和磷酸铁占优势,潮土和紫色土的Ca-P含量占优势较高。土壤磷素在剖面中的分布均为表层最高,且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后趋于相对稳定;无机磷中的Al-P、Fe-P以及O-P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层中,其剖面分布于全磷类似,而Ca-P剖面分布上相对变化不大。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导致全磷的差异:水田均大于旱地。土壤类型及利用方式均对磷素含量和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控制其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