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试验旨在通过比较两个品种山羊大小卵泡的mRNA表达图谱来挖掘影响山羊卵泡发育的基因,为进一步阐述山羊卵泡发育机制提供数据基础。使用氯前列醇钠对川中黑山羊和雷州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屠宰后采集卵巢并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单个卵泡(大卵泡>6 mm;小卵泡<3 mm),提取卵泡组织总RNA进行RNA-seq,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检测mRNA表达谱,筛选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川中黑山羊大小卵泡差异基因共4 451个,雷州山羊2 355个,二者共有差异基因1 771个。分析筛选出两个品种共有(INHBA、INHA、CYP19A1、KITLG、LHCGR和STAR)及各自特有(IGFBP6、BMP6和BMPR2)的已报道与卵泡发育相关的基因,此外还筛选出可能与这两种山羊繁殖性能相关的基因(GADD45B、TC2N和MSMO1)。GO功能分析显示,两个品种共有差异基因主要与各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活性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类固醇生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cAMP信号通路在两个品种中均存在显著变化。类固醇生成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代谢差异可能是川中黑山羊高产仔数的一个潜在因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山羊卵泡发育的基因功能及不同山羊品种繁殖性能差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旨在分析高、低繁殖力川中黑山羊卵巢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谱,探讨lncRNA与山羊生殖调控的关系,为解释lncRNA在山羊繁殖调控中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3胎以上的10头健康川中母羊(3.5~4.5岁),将其分为高繁组和低繁组。高繁组为每胎产羔数在2头以上的母羊(n=6),低繁组为每胎产羔数为1头的母羊(n=4)。同期发情后,采集高繁和低繁山羊的卵巢样品,并从中提取总RNA构建测序文库,通过HigSeq X ten平台进行测序,筛选出差异lncRNAs,通过对差异显著的lncRNAs与mRNAs位置关系以及结合能的判定预测顺式作用的靶基因,并对其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随机抽取6个差异lncRNA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168个差异表达lncRNAs,其中,163个lncRNAs在高繁组卵巢显著上调,5个lncRNAs在低繁组卵巢显著上调。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s可能为调控山羊繁殖力的候选lncRNAs,包括ENSCHIG00000001479、ENSCHIG00000002617和ENSCHIG00000002622等。这些候选lncRNAs的靶基因(MYCCDH2、FGF9、PPARGC1A等)主要富集于Jak-STAT、细胞黏附分子及AMPK等信号通路,ENSCHIG00000001479的靶基因MYC参与了Jak-STAT、TGF-β和MAPK通路;ENSCHIG00000002617和ENSCHIG00000002622的靶基因CDH2参与了细胞黏附分子通路。通过qRT-PCR验证发现,定量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推断,ENSCHIG00000001479、ENSCHIG00000002617和ENSCHIG00000002622等lncRNAs可能对山羊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卵巢发育及排卵等进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认为鉴定出的差异表达lncRNAs与山羊产羔数有关。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筛选高、低繁殖力山羊的差异表达lncRNAs,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为探讨山羊产羔数的繁殖机制提供更完善的转录组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和面积归一法分别对产毒差异菌株的菌体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9株菌株共分离到11种组分,其中十六碳酸(C16:0)、顺-10-十七碳一烯酸(C17:1)以及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依次为43.85%、25.84%和14.75%。培养基及培养温度是影响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相同培养条件下,9株菌株菌体脂肪酸组成相似度达90%以上。毒性试验后,不产毒菌株10574与产毒菌株菌体脂肪酸均发生相似变化,即顺-9-十八碳一烯酸(C18:1n9c)含量降低,而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升高。生长条件是影响菌体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生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