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需水特点,设定关键生育时期的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根据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利用公式计算需要补充的灌水量。试验结果表明,W70为最佳处理。该处理较传统灌溉处理明显降低了总耗水量,同时提高了小麦产量,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实现了产量与水分利用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药剂防治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省濮阳市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高产麦田通过对小麦叶面喷施不同的药剂和次数,防治小麦病虫害,观察鉴定农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便找出最佳农药、用药量及喷药时间,结果表明两次治蚜虫(4月20日和5月5日各用一次氧化乐果),两次杀菌(4月20日用三唑酮,5月5日用多菌灵),平衡适量用药,杀虫剂和杀菌剂配合是小麦高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到常规遗传育种方法中,能够缩短小麦育种年限,提高新品种选育实效。我们综述了分子育种技术在小麦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麦育种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等,其补偿工作存在野外查勘工作量大,标准定性难度大,补偿价值标准缺乏依据,补偿机制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土地种植结构、恢复与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与完善政策法规及补偿机制、调控野生动物种群、开展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等措施来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濮阳县胡状乡小麦生产现状,对该地区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小麦生产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濮麦631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濮阳市农业科学院用矮抗58/周麦18做组合,联合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抗冻抗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分别于201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18年通过国审审定。文章介绍了濮麦6311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依据 2018-2021 年度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数据,采用高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分析濮麦 116 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并采用 AMMI 模型和 GGE 双标图剖析了濮麦 116 在多环境试验中的品种特性。结果表明,2 年区域试验中濮麦 116 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周麦 18、百农 207 极显著增产 5.34%、7.59% ;2 年区域试验平均高稳系数比对照周麦 18、百农 207 分别高 4.96 个、6.69 个百分点,平均变异系数(8.74%)略低于对照。生产试验中濮麦 116 平均产量比对照周麦 18 极显著增产 6.97%,居同组第 1 位;高稳系数比对照高 5.08 个百分点,变异系数与对照相当。AMMI 模型和 GGE 双标图分析结果显示,濮麦 116 品种特性最优,稳定性居中上水平。综合分析得出,濮麦 116 平均产量较高,高稳系数大、变异系数小,丰产和稳产性优势明显,稳定性居中上水平。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濮麦 116 产量三要素中有效穗数变异系数最大,且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大田生产中可通过调整播量和选择适宜的种植管理方式扩群体、提穗数,进一步发掘濮麦 116 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濮阳市小麦田间杂草普遍发生现状,阐述了麦田杂草的分类,总结出一套麦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以期为濮阳市小麦草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研,了解濮阳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补充有益的资料并扩展小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抗旱节水小麦品种及技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情况及老百姓的接受程度,在濮阳市四县一区进行了小麦抗旱节水品种筛选试验及示范工作。试验结果表明,大力推广抗旱节水小麦品种及生产技术,在生育期内减少灌水1~2次,每亩基本可节水50~100 m3,对节约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省劳动成本及物资成本意义重大。为下一步选育、推广抗旱节水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