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依据粮食安全的定义,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配额制、高关税和国内市场高粮价的背景下,中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取粮食的能力。结合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认为中国应立足于口粮高度自给、玉米等饲料粮适当进口,有效利用经济全球化以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并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粮食生产除了受到劳动力、土地和水等基本生产要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一些偶发因素的影响,诸如极端气候、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污染、战争与疾病等异常情况。虽然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这些异常情况引发饥荒和社会大动乱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压力,中国的粮食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中国应通过增加投入,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并以建设家庭农场为契机,提高农业和农民抵御异常情况的能力,同时在异常情况发生后,加强粮食流通工作,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粮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维护粮食安全,保证粮食供给基本平衡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粮食价格主要在物价水平和农民收入两个方面对经济社会系统造成影响[1].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粮食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粮食进口量大幅度增加,正常情况下粮食供给平衡已经可以实现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