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低硒土壤生产富硒茶,主要方法是人为补充外源硒,有效途径是向叶面喷洒一定浓度的无机硒水溶液,通过茶树自身的生物转化作用,实现茶叶有机硒含量的提高。茶叶硒的生物累积效应既会受喷硒浓度影响,也会有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气候条件对这一过程会产生相应影响,叶表无机硒残留更是人工生产富硒茶所必须控制的。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探明上述因素对低硒土壤生产富硒茶的影响,为生产卫生安全富硒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利用耕地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需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分等定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利用建议。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选择了成土母质、质地、坡度、坡向、障碍层类型、灌溉保证率、排涝模数、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溶态硼等12个因素作为耕地地力评价因子;应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的方法;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软件技术支撑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将溧阳市58611.1 hm2耕地地力划分等级。结果表明,溧阳市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等地9905.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9%;二等地17759.1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3%;三等地22272.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8.0%;四等地8557.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4.6%;五等地117.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2%。由此得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完全依据耕地自然要素评价地力,由此获得的评价结果既克服了凭经验确定分级指数主观方法的弊端,又避免了纯数学方法带有较大盲目性的弱点,能更准确地反映耕地的地力等级差异;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显示,耕地地力分级基本符合溧阳的实际,同时反映出溧阳市耕地地力的整体水平较高。提出生产利用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油研七号"是由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998~1999年在溧阳市上黄镇坡圩村设立了106亩丰产方,平均实产208.4kg/亩,同时设立了密肥及品比试验,探索该品种的生育特性及其相适应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内外选育的9个优质油菜新品种(系)进行大区示范比较试验,从中得出,由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超级油菜和由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油研九号,都具有综合性状良好,抗逆性较强,丰产性好,品质优,在本地适应性较广的特点,实收单产分别居参试品种的第一和第二位,分别达2745kg/hm2 和2632.5kg/hm2,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金坷垃、普利等复合微生物肥对水稻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试验,金坷垃、普利等复合微生物肥对草莓、蔬菜等经济作物增产增效显著.为验证和评价其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我们在南渡镇设置了田间试验及示范.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小麦面积的大力压缩,油菜已成为溧阳市夏熟优势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2.67万hm2左右,是全省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之一.20世纪80年代因推广优质油菜成效显著而获得农牧渔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已跨入全国油菜生产百强县(市)行列.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从1999年开始,溧阳市依托江苏正昌集团正昌油厂,积极开展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经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2001年和2002年,溧阳市在宁杭公路和新常溧公路沿线建立了0.67万hm2优质油菜示范基地,依托正昌油厂消化吸收优质油菜籽1万t,不仅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00多万元,也为今后溧阳市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香粳新品系"9707"是武进市运村农科所以"浙农大40/武香粳9号//宁波1号"复合杂交育成.1999年我市进行多点示范试种2545亩,表现出较好的高产优质优势.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施肥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太湖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为了探讨太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施肥途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文献总结与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太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的施肥现状,指出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投入不平衡,农民普遍偏施氮肥,磷、钾肥尤其是钾肥使用比例很低,一般不超过氮肥施用量的20%;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作物养分需求不同步。建立、完善和应用集土壤、作物、环境等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最佳养分管理技术是实现太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生产力持续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高效利用及环境保护多重目标相协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水稻优质高产氮肥精确施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有机肥投入逐年减少,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特别是氮化肥,致使肥料利用率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尤其在集约高产地区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更加明显.为探索有效解决办法,找出符合我市主要土壤类型和耕作制度的水稻氮肥精确施用技术的三大技术参数(水稻单位产量的吸氮量;土壤当季供氮量;氮肥利用率),并为全面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在溧阳市上黄镇特开展该项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溧阳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溧阳市整体农田土壤质量较好,建议埭头镇、溧城镇、南渡镇等地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属3级的农田改种其他非食用农产品,同时加强耕地的修复与改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