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高稳系数法和常规分析方法对1998~2000年贵州省八倍体小黑麦区域试验的7个参试新品种(系)在贵州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农科院提供的122、劲松75、劲松77、劲松76和贵州省农科院提供的黔中7号平均产量在182.8~206.24kg/667m2之间,比劲松49(ck)增产7.76%~21.58%;其中,黔中7号已于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该品种已在贵州省15个县、区以及生态相似的西南、西北等省、区试种和大面积推广应用;122、劲松75、劲松77等品种(系)已在我国西北、西南、新疆、内蒙等省、区作为饲料和粮食兼用型品种(系)应用于生产。研究表明,高稳系数法和常规分析两种方法结合应用能更准确反映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2.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劲松81于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矮秆、高产、稳产、易脱粒、结实率高、饱满度好,营养品质优异,对白粉病免疫,适应性广,再生能力强,可在早春割苗作饲料,粮饲兼用等优点。在中等、中下等肥力旱地中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26.14~251.6 kg/667m2,比劲松49(CK)增产12.84%~16.63%,居参试品种之首。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8.5 kg/667m2,最高产量达348 kg/667m2,比CK增产17.66%,适宜在贵州海拔为1000~2300 m的高寒山区、半山区,中部麦区的中、下等肥力旱地以及省外生态环境近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6个冷季型牧草在5个地点的产量表现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黔中3号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达2 854kg/667 m2,比对照黑麦草增产410 kg/667 m2;产量稳定性最高,变异度仅为3.55。总的来说,6个品种的饲用品质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黔中3号可以作为贵州省冷季型牧草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系区域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黔中3号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黔中3号是用(WR3340/h459F3)F4为母本,小黑麦16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连续8年选育,于199年育成。该品种耐瘠,耐寒,耐旱,对白粉病免疫,锈病抗性强,易脱粒,适应性广,产量高,早熟,籽粒饱满度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1998年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 (一)什么是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原先在自然界是没有的,它是一种人们用多倍体育种方法培育出来的新物种。通过六倍体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黑麦的人工有性杂交,和杂种染色体数的人工加倍,使两个物种合并成为一个八倍体的新物种——小黑麦。现已被公认为全世界人工合成的第一种新作物。由于这种  相似文献   
7.
对国家审定的紧凑型玉米黔单10号,在每穴施等量基肥的条件下,于2000~2001年进行了栽培密度、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夏播黔单10号的产量随密度和追N量(尿素)的增加而提高,反之则低.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密度间、肥料间、年份间、密度×年份的产量差异均达1%极显著水平.每667m2最佳密度3 500~4 000株和追N量(尿素)40 kg,平均产量为810.64~910.83 kg/667m2,较3 000株/667m2和追氮量20 kg/667m2(CK)的增产18.59%~19.9%.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夏播黔玉3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夏播黔玉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密度、肥料、密度×肥料、区组间、处理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定苗3000株/667m2、施氮量28.1kg/667m2为最好,产量达512.82kg/667m2。在同一密度条件下,植株的高度、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茎粗、秃尖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贵州小黑麦研究与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不同追氮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