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不同环境因素对蚱蝉卵孵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和掌握不同因素对蚱蝉卵室内人工孵化率的影响,优化蚱蝉卵室内孵化的技术参数,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卵孵化率为指标,考察相对湿度、光周期和温度三因素对蚱蝉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是蚱蝉卵室内人工孵化的关键因素;三因素的优方案为A1B2C2,即相对湿度30%~35%、光周期L12:D12、温度32℃...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中初步探究了蚱蝉卵人工孵化的适宜条件,以及以不处理为对照,0℃、5℃冷藏和自然条件下存放的卵枝经弱碱处理后对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蚱蝉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是32℃,在此温度下卵孵化的天数最短,孵化率最高。在自然条件下保存,不经任何处理,卵孵化率比较高;弱碱处理对蚱蝉卵的孵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水稻的侧根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水稻侧根发育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日本晴(粳稻)、扬稻6号(籼稻)的不定根和种子根为材料,观察了侧根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光照等因子对侧根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侧根的发生起始于中柱鞘。相邻的内皮层细胞参与了侧根原基的发生和生长。侧根原基通过顶端生长点的分裂、分化和基部细胞伸长向外生长,侧根在露出过程中改变了母根皮层和表皮结构。外源生长素可促进侧根的发生,但浓度过高则抑制侧根原基的露出;稻苗切除芽后侧根发生减少,主根生长量下降;切除根尖打破了主根顶端优势,促进侧根发生和生长。单侧照光能诱导向光侧的侧根发生。脱落酸在低浓度下对侧根发生有促进作用;Ca2+促进侧根发生和主根生长,而EDTA抑制侧根发生和主根生长。种子根和不定根的生长对试验因子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农乐988和扬糯1号两个品种的玉米颖果为材料,利用树脂半薄切片、组织化学染色及生理测定等方法研究胚乳组织和细胞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个玉米品种粒重及淀粉含量的变化呈S形生长曲线;可溶性糖变化呈单峰曲线,授粉后12 d含量最高;总蛋白含量在授粉后6 d较高。颖果粒重和总蛋白含量农乐988>扬糯1号;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扬糯1号>农乐988。授粉后0~2 d胚乳处在游离核期,授粉后3~5 d胚乳处在细胞化期,授粉6 d以后胚乳细胞开始分化,内胚乳细胞出现淀粉体和蛋白体。胚乳中淀粉的积累由颖果顶端向基部、由胚乳外层向中央推进。扬糯1号胚乳发育较提前,失活较晚;农乐988胚乳发育相对滞后,失活较早。玉米胚乳发育和颖果发育关系紧密,胚乳游离核期和细胞化期相当于颖果形成期,胚乳分化期相当于颖果乳熟期,胚乳成熟期相当于颖果蜡熟期与完熟期。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玉米为材料分离胚乳淀粉体,采用切割胚乳、低速离心法从胚乳中分离出淀粉体,利用0.5%I2-KI溶液对淀粉体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小麦胚乳淀粉体呈近圆球形或椭球形,玉米胚乳淀粉体呈圆球形。玉米胚乳淀粉体形状较规则,淀粉体长、短轴差异较小,圆度较高。小麦胚乳淀粉体形状变化比较大,淀粉体长、短轴值差异较大,圆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高粱胚乳细胞与母体组织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明高粱颖果发育过程中胚乳细胞与母体组织发育关系及其胞内淀粉体的发育特性。【方法】通过挂牌和记号笔点颖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高粱品种KS-304花后发育天数进行精确标记,详细跟踪观测了颖果的生长;采取Spurr树脂包埋、番红-甲基紫复染法制作半薄切片,光镜下详细观察了高粱颖果发育各过程中胚乳各部位以及种皮果皮结构的变化差异与联系;采用扫描电镜研究发育中后期及成熟时颖果断面不同部位细胞内淀粉体的形态;应用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成熟颖果横断面的结构。【结果】颖果发育分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与完熟期,内胚乳发育分为游离核期、细胞化期、分化期、发育期及成熟期;其中颖果发育形成期与胚乳发育的前3个时期相对应,乳熟期对应发育期,而蜡熟期与完熟期对应胚乳的成熟期。颖果发育早期,珠心组织存留时间较长,珠心表皮细胞约在花后15 d消失。花后7 d,表层胚乳细胞开始积累脂质体,11 d时转为糊粉层细胞,成熟时糊粉层为1层,其细胞内除常规糊粉粒圆球体外,还含有少量单粒淀粉体,粒径约3 μm。亚糊粉层细胞位于糊粉层细胞与内胚乳细胞之间,兼糊粉层与内胚乳细胞特点,贮藏大量蛋白体,细胞内淀粉体构成复杂。内胚乳发育存在区域差异,中央近胚处的细胞物质积累滞后于周缘胚乳细胞,成熟时,前者淀粉体充实较为疏松,发育为粉质胚乳,后者充实紧密,淀粉体彼此受到挤压呈多面体,最终发育为角质胚乳。高粱胚乳细胞内存在于不同于其他谷物颖果胚乳淀粉体的“发生中心”结构,主要表现为淀粉粒在管状质体内生长,随着体积的增长,后期与“发生中心”分离而形成新的淀粉体。果皮发育前期增厚,中后期呈缓慢减薄的趋势,中果皮发育后期细胞内观察到淀粉体存在特殊的二次增长,构成从前期复粒淀粉体为主转为单粒;“种皮”来源于珠心、珠被细胞依次降解后的胞壁残留堆叠而成,中间含有透明角质层。【结论】白高粱KS-304胚乳发育与玉米颖果胚乳类似,最终形成角质与粉质胚乳;颖果胚乳淀粉体发育存在独特的“发生中心”;中果皮发育后期其细胞可能行使积累同化产物“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稻根负向光性与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关系,以及外源激素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扬稻6号(籼稻)、日本晴(粳稻)和中花11 (粳稻)的OsPIN1a超表达转基因水稻为材料,观察了根负向光性生长的过程,分析了负向光弯曲部位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含量,以及外源激素对水稻根系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扬稻6号和日本晴的根都具有负向光性,扬稻6号侧根和不定根的负向光性大于日本晴;2种材料中,IAA、GA3和ABA在发生负向光弯曲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光照引起3种激素的含量下降;向光侧的含量低于背光侧。单侧光照和外施IAA共同促进了籼稻根毛的大量发生;与普通水稻相比,OsPIN1a超表达稻株的根负向光性角度增大。外源GA3和ABA处理与稻根负向光性间无直接关系;外源ABA处理显著抑制了根的生长,单株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根数均减少。10 µmol L-1 ABA处理的水稻根尖生长异常,分生区和根冠发育不良,细胞伸长受抑,成熟区细胞变形使根局部膨胀,并改变了中央维管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小麦内胚乳细胞及其淀粉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小麦内胚乳细胞发育和淀粉体生长的规律,以不同发育天数的小麦颖果为材料,利用树脂半薄切片和胚乳细胞分离等方法研究了内胚乳细胞及其淀粉体的形态、数目和生长过程.结果如下:(1)小麦内胚乳细胞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形态,内含大、小两种淀粉体,大淀粉体呈鹅卵石形,小淀粉体呈圆球形;(2)内胚乳细胞的生长呈“S”型曲线,花后16~24 d是细胞生长最快的时期;(3)大淀粉体的增殖和生长主要在花后4~16 d进行,小淀粉体在花后16 d大量出现并快速增殖,至胚乳发育后期小淀粉体数量占内胚乳细胞淀粉体总量的90%以上;(4)内胚乳细胞核在颖果发育中、后期发生衰亡,淀粉体在核衰亡过程中仍然能增殖和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