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进步,制种业正逐步走向科技化,产业化。同时,制种过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纠纷,比较难以处理。笔者以一起典型的制种案为例,试对制种案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种子鉴定由于其专业性程度较高,在法庭上对其质证往往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试对种子鉴定的质证问题进行初步解析. 1 我国有关质证规则的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立法精神及规定中,体现了质证原则的相关内容.<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院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庭宣读,并且听取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虽然该规定没有明确提到质证,但"辨认"或"提出意见",就有质证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体制下,受利益驱动,寻求对自己有利的种子鉴定结论成为种子案件当事人的核心追求,从而引发了种子重复鉴定。本文分析了导致种子重复鉴定的原因并论述了解决种子重复鉴定构想。  相似文献   
4.
翻开报纸,经常看到有关种子争议的报道。可是由于种子鉴定问题,这些争议要么陷入重复鉴定的怪圈,拖进了漫长的司法程序,要么不了了之。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农业司法鉴定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范少罡 《种子科技》2011,29(8):16-18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它对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不法分子对暴利的追逐,种子生产销售相关制度的不健全,种子使用者法律意识淡薄,致使假劣种子坑农害农案件经常发生。种子使用者面对假劣种子危害,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6.
2003年7月8日农业部令第28号公布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以下简称<鉴定办法>),对规范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程序作了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7.
对种子鉴定认证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少罡  梁勇 《种子科技》2009,27(10):14-15
对种子鉴定认证的争议很多,可相关的论著甚少,法官面对多头的重复的种子鉴定,往往无所适从。笔者不惧学疏才浅,试对种子鉴定的认证问题进行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生产中,因农作物种子带菌而造成农业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对于此类事故应当由谁承担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依据是什么,法律界和种子界至今未有定论.笔者试通过对两例典型种子带菌案的分析,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9.
种子司法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的一种向来被人们忽视,对它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理论的滞后必然导致现实的随意和盲目。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种子司法鉴定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又缺乏统一的种子司法鉴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再加上种子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各种冤假错案不断发生,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笔者在新疆一基层农业技术部门从事了十年的农业司法鉴定工作,有感于种子司法鉴定的混乱,现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对当今种子司法鉴定中的几个问题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以期抛砖引玉,为广大农民的维权尽一份薄力。  相似文献   
10.
范少罡 《种子科技》2010,28(11):12-14
<正>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新品种对促进农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件也逐渐递增。笔者以一起非典型的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为例,试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