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一、草菇概述草菇原产于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后由华侨传入东南亚各国。1934年,马来亚人贝克(BakerJ.A)1950年泰国人贾拉里查兰纳 Ja-laricharana.K)等均证明草菇原产于中国,故东南亚各国仍称草菇为“中国蘑菇”(The chinese mushroom)。草菇是人们喜爱的夏令菌菜,味美质嫩、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鲜菇含蛋白质2.66克、脂肪2.24克、还原糖1.66克、转化糖0.95克、灰分0.91克、维生  相似文献   
2.
黄伞及其人工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伞是一种木腐菌,多发生在柳树干上。鲜食味道鲜美,干制品颜色金黄,具浓郁菇香味。1983年9月,我们在本所附近的柳树上采到黄伞子实体,带回室内进行人工分离,获得黄伞纯菌丝,在广口瓶中做出菇试验,并用棉籽壳生料块栽,均获得了子实体。生物学特征黄伞[pholiota adiposa(Fr.)Quel]又叫柳蘑、肥鳞耳等。系伞菌目,环锈伞属(鳞伞属)。菌盖初期呈半球形,谷黄色,很粘,  相似文献   
3.
1981~83年,我们用棉籽壳发酵料进行蘑菇室外阳畦栽培试验,获得了较理想的产量,现简述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阳畦应选择通风朝阳的高燥、离水源较近的地方。畦为东西走向,座北向南,长5~10米,宽1米,深1尺。挖出的土堆在地面筑1尺高的土墙,每隔1尺插一根弓状细竹,上面蒙一层聚乙烯薄膜,畦底沿纵向留高15  相似文献   
4.
棉籽壳是较理想的草菇栽培料。我们于1981年作了草菇栽培试验,每100斤棉籽壳收获30.75斤草菇。同时发现棉籽壳栽草菇比稻草、麦秸栽草菇的收获期要长,产量要高4倍以上。为了进一步摸清棉籽壳栽草菇产量高的原因,1932年继续  相似文献   
5.
苗长海  姚建民 《食用菌》1992,14(4):24-24
黄浆废液是制药厂在制取玉米淀粉剩下粗渣的上部浆液,粗渣作为饲料或肥料被利用,而浆液作为废水白白流掉。据分析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用来深层培养平菇菌丝体,既能获得菌丝体,又解决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鉴于以上目的我所和制药厂联合进行了该项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平菇收获时,栽培管理人员或轻或重地发生咳嗽、多痰、胸闷气喘,少数有发烧类似感冒的症状。这种现象叫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它是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过敏质)再次刺激后发生的一种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原因很多,可分外源性过敏质和内源性过敏质。外源性过敏质包括各种微生物,异体蛋白、血清,各种食物(鱼、虾、蟹、贝、蛋等),ABO血型抗原和HLA抗  相似文献   
7.
新麦208(国家区试代号郑育麦02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麦2005013),已获得品种权保护。是一个晚播早熟、高产、稳产、抗冻、抗病、广适、极具推广潜力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8.
菇粮套种新技术研究苗长海,李峰,路开梅(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453000)夏季气温高、湿度不稳定,是平菇生产的淡季,为解决平菇夏季栽培问题,近年来我们将发满菌丝的袋套种在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行间,试验结果发现套放在水稻行间的平菇生长效果最好。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正> 金针菇,又名构菌、冬菇、朴姑、金钱菌等。其盖小柄长,以食菌柄为主,柄质脆嫩,营养丰富。各种植物秸秆如棉籽壳、玉米芯、花生壳及稻壳米糠均可作为金针菇的培养料。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金针菇较耐低温,孢子在15~25℃萌发;菌丝生长温度范围7~32℃,适宜温度23℃;子实体形成温度5~19℃。适宜10~2月栽培。  相似文献   
10.
平菇保护地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平菇,学名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是一种抗逆性强,生长旺盛,产量高的大型食用真菌。脆嫩可口,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干菇含蛋白质7.8~17.7克,脂肪1~2.3克,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须的。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平菇的消费量也逐年递增,其栽培面积发展很快。栽培方式逐渐由室内转向室外大规模保护地栽培。我所从1980年着手保护地栽培研究和推广,其中阳畦和塑料大棚两种形式已大面积普及,现将平菇保护地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