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棱豆优良品种的引种和良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 1999年 ,在四川南充市对 15份四棱豆材料进行了引种和良种选育试验。选出了适合四川南充地区栽培的 4个优良品种 ,其中 96 - 13具早熟、高产、抗病特性 ;K0 0 0 9和K0 0 10具高产、抗病特性 ;96 - 14 - 1具矮生直立、抗病特性。  相似文献   
2.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因建立水电站,水库淹没区的红豆杉需进行迁地保护.为此,对水库淹没区的红豆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红豆杉迁移地和原生地的生活及生态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由此做出了红豆杉迁地保护分析论证和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3.
四棱豆〔PsophocarpustetragonolobusL.D.C.〕,别名翼豆、热带大豆,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和粮食作物。以干重计,其嫩荚蛋白质含量可达15%~16%,最高达28%,富含VA和VC,主要用作蔬菜,可鲜炒、盐渍和作酱菜;其种子蛋白质含量高达30%~45%,油含量13%~1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每100g鲜重VE含量达126mg,主要用作粮食、榨油、加工制品(如豆粉、豆奶、食用油和人造黄油等);其鲜块根蛋白质含量8%~19%,为马铃薯的4倍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含…  相似文献   
4.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因建立水电站,水库淹没区的红豆杉需进行迁地保护.为此,对水库淹没区的红豆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红豆杉迁移地和原生地的生活及生态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由此做出了红豆杉迁地保护分析论证和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5.
栀子组织培养一步成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远英  彭正松  胥晓 《园艺学报》2004,31(4):476-476
栀子(Ganlenia jasninoides Ellis.)通常采用压条或扦插繁殖,繁殖系数低,而采用组织培养可提高其繁殖系数,缩短培养时间,我们将栀子种子浸泡、消毒、冲洗后接种于无液素的MS固体培养其中,在25℃下暗培养,待种子萌发长出幼苗后在无菌条件下取茎和叶作为外植体,置于添加6-BA,NAA和2.4-D(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4次  相似文献   
6.
利用景观指数从景观空间组分、空间构型以及空间梯度变化3方面比较和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内3大水系的植被景观异质性差异。结果表明:(1)涪江水系和嘉陵江干流以栽培植被和针叶林为优势,渠江水系则以栽培植被和阔叶林为主。针叶林和草甸在涪江水系中的破碎化程度较高,而嘉陵江干流和渠江水系中针叶林和灌丛的破碎化程度较高。(2)嘉陵江干流水系在植被景观总体上破碎化程度高、斑块聚合性弱,景观多样性高,而渠江水系则表现为景观破碎化较高,斑块聚合性强,景观多样性低的分布特点。除景观破碎化程度最低外,涪江水系在其它方面均处于前两者之间。(3)沿着河流汇聚方向,3水系在异质性方面均表现出斑块数量减少、斑块间距缩小、聚合性增强、植被景观破碎化和多样性明显降低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7.
四川卧龙攀援植物及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有野生攀援植物102种,分别隶属于25科、52属。通过对攀援植物种类及生态习性、生物学习性、攀援习性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它们在园林垂直绿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30年四川小相岭山系植被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小相岭山系1974,1994和2002年3个时期的遥感图像数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优化监督分类法”将研究区域分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植被和高山永久冰雪带9类,并利用3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分别从景观和类型水平上定量分析了大熊猫栖息地小相岭山系植被景观在近30a发生复杂相互转化的主要表现和动态变化特征,确定各植被类型具体的变化趋势与变化幅度。结果表明,1)近30a区域内植被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降低、连通性增强,各植被类型不再均匀地散布在整体景观中,逐渐产生优势植被类型,破碎化程度有所缓解。2)针阔混交林是小相岭的基质类型,与针叶林不断增加,并且前20a增加了14.27%,增幅最大;亚高山灌丛草甸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高山灌丛则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并且前20a下降了11.05%,减幅最大;而高山草甸30a间景观基本保持不变。研究结果不仅可揭示该山系的景观分布结构和景观变化规律,而且也为当地植被生态环境的宏观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丘陵地区城乡结合带生态农业旅游景观应按坡度和等高线设计,形成“垂直生态景观模式”。试验区道路系统依地形贯穿全园,“农家乐”型生态农业旅游散布试验区内。试验区生态植被良好,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垂直景观林带有助于降低气温和土温,减少土温日变幅,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防止水土流失。优美的景观环境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水青冈属植物的演化以及导管分子的生态学适应性,以台湾水青冈、米心水青冈为研究材料,运用离析法和光学显微照相等方法,对其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类型、直径、端壁长度、倾斜度和穿孔板类型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均只存在梯纹、网纹、孔纹这3种能高效运输水分的导管类型;台湾水青冈的穿孔板类型以单穿孔为主(85.71%),比米心水青冈的单穿孔比例(62%)高;且具有较米心水青冈短的端壁长度和大的导管直径,表明台湾水青冈比米心水青冈在系统发育上更为进化;但仅以导管分子形态特征作为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种间特征指标就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在形态特征辅以数值测量的情况下可以对物种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2种水青冈种内不同居群间导管分子的直径、端壁长度、端壁倾斜度的差异则是由于植物对不同生境变化的适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