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3篇
  201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普洱市国家立体生态茶园病虫害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普洱市立体生态茶园病虫害种类调查结果表明,茶园有天敌13种,套种植物近40种。病害7种,其中以茶饼病、苔藓危害最严重,煤烟病、藻斑病次之,炭疽病、赤叶斑病发生最少。害虫47种,以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咖啡小爪螨为害最严重,茶细蛾、油茶宽盾蝽、茶网蝽等次之。  相似文献   
3.
肖时英  张木兰 《茶叶》1993,19(2):8-11,18
云南的少数民族很早就将茶树与林木间种在一起,对茶树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靠茶树与林木之间的生态互利关系,实现茶园"生草栽培"和"自然免耕",这就是最早的生态经济茶园。现代集约化栽培的集中连片茶园,虽然提高了茶叶单产和效益,但也存在病虫害严重和茶树的自我维持能力降低等问题。研究和建立生态经济茶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它能为茶树创造一个人工森林生态环境,提高茶园内各种作物的综合效益,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无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文中还对生态经济茶园的技术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胶茶人工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茶叶人工群落,是模仿热带雨林由多种多层植物构成群落的特点,人为营造的植物群落。从热带植物人工群落谈起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高大的乔木,其中更有突出于乔木之上的所谓望天树,大乔木之下是小乔木,小乔木之下有各种灌木,灌木之下有草类,其中有形形色色的  相似文献   
5.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素有“大叶茶的故乡”和“茶树品种宝库”的美称。五十年代初期,省茶科所即着手调查收集茶树地方品种,并开展无性系良种选育研究工作,经过育种工作者四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先后选育出一批无性系茶树良种。近年来,在省农牧厅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进下,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茶叶发展的历史层面,将茶文化的发展划分为:茶起源时期的原始茶文化;茶普遍栽培和饮用时期的传统茶文化;茶进入市场经济新时期的茶文化。对各时期茶文化的主要精神蕴含和文化功能,作了初步探讨,并对“茶文化是什么”这一问题,作出通俗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有名的大叶茶产地。大叶茶比小叶种,不论在产量和品质上都优越。云南绝大多数茶区的气候,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土壤深厚肥沃也是其他茶区不能及的。云南省在祖国边疆,居住着各兄弟民族,栽培茶树的有(?)族、哈伲族、瓦族、拉祜族、本人族及汉族等。各民族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有着不同的生产水平。这些技术经验是兄弟民族长期和自然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现在把这些经验加以调查整理,编写出来,供茶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肖时英  袁学仁 《茶叶》2014,40(3):180-183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就出产在这里.还有云南大叶种茶树,是云南独有的茶树群体种.这里的茶树资源、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令人神往,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科技人员来工作和创业.张木兰就是向往云南大叶茶而来云南工作的一位女科技工作者,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茶叶事业,为发展云南茶业作出了卓越成绩.  相似文献   
9.
云南的亚热带红黄壤山区,是古老的大叶茶产地,境内有不少大茶树,50年代初,国内首次报道了在西双版纳南糯山发现茶树王,最近又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发现一巨大古茶树——邦崴大茶树,它与南糯茶树王一起,成为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源远流长的象征和茶树原产我国的新证据。1991年3~11月,云南思茅地区茶叶学会、地区外贸局和地区农牧局联合组织茶叶科技工作者,对邦崴大茶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有名的大叶茶产地。大叶茶比小叶种,不论在产量和品质上都优越。云南绝大多数茶区的气候,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土壤深厚肥沃也是其他茶区不能及的。云南省在祖国边疆,居住着各兄弟民族,栽蜡茶树的有(亻太)族、哈伲族、瓦族、拉祜族、本人族及汉族等。各民族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有着不同的生产水平。这些技术经验是兄弟民族长期和自然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现在把这些经验加以调查整理,编写出来,供茶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