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质构仪等仪器对不同搅面时间、不同油糖取代比的饼干进行分析,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各饼干品质进行评价,分析了不同搅面时间、菊粉取代比、三氯蔗糖取代比对饼干品质的影响,并对配方和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在搅面时间4 min,菊粉取代比40%,三氯蔗糖取代比10%的条件下,饼干的综合加权评分最高。经计算每100 g饼干的膳食纤维含量(菊粉含量)为4.8 g,能量1 481 kJ,比市售饼干(好吃点高纤维消化饼干)低29.48%。  相似文献   
2.
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探讨超声波对超临界CO2萃取(SCE)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流体流量下,有、无超声时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的萃取率.试验结果发现,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的合适萃取温度比没加超声(SCE)时的低10℃;在各自合适的萃取压力下,USCE的皂苷萃取率是SCE的1.64倍;CO2流体的流量大更有利于USCE.在SCE中,超声的加入能明显提高产物的萃取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和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不同分光类型的便携式近红外仪器的原理及其优缺点,以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列举了国内外部分便携式近红外仪器在农业工程方面的应用现状。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预测了便携式红外光谱仪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综述了食品微生物的几种检测方法,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分析综合了该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和在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基于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面有着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比色法测定猪毛菜中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猪毛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后,在波长504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芦丁在质量浓度0.0125 ̄0.0625mg·mL-1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9%,RSD为1.25%。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作为检测猪毛菜中总黄酮含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食品化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围绕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团队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通过系列改革和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实验、实践的主动性均得到显著增强。另外,学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最终为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设计的超声波强化超临界CO2反相微乳(USCRM)萃取设备,以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为主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超声波强化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分别考察了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作用方式的影响。实验发现,每克人参先用0.6mL水浸泡12h后,在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4MPa、45℃、4h,分离压力和温度分别为5MPa和55℃,CO2流量2L/h条件下,超声波强化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的人参皂苷萃取率,分别是乙醇超临界CO2萃取和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的5.28和1.64倍;并且萃取率随超声波功率的增大和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相似文献   
8.
菊粉溶解性能与凝胶质构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登林  许威  陈瑞红  刘建学  徐宝成  陈红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3):118-122, 129
对菊粉水溶液的黏度、膨胀度、持水力及凝胶质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当菊粉质量分数低于25%时,其水溶液黏度很低且随质量分数增加变化不明显,但当质量分数高于25%时,其黏度随质量分数增加迅速上升。菊粉膨胀度和持水力受温度影响显著,均在40℃时趋向最大值。采用凝胶指数(VGI)和成胶时间评价菊粉成胶能力的结果显示,只有当菊粉质量分数高于35%才能全部形成凝胶,且质量分数越高,成胶时间越短。通过TPA试验分析了菊粉凝胶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随菊粉质量分数及贮藏时间的提高,凝胶硬度、强度、黏附力、黏着性和咀嚼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凝胶硬度、强度、黏着性及咀嚼性均在菊粉质量分数超过40%时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菊粉的贮藏环境及其吸湿后晶体结构变化规律,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菊粉在25℃、30℃和45℃条件下的吸湿特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菊粉晶体转变过程。实验发现菊粉具有良好的吸湿能力,并随着环境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强。当相对湿度为98%时,菊粉在30℃和45℃的吸湿率分别为40.5%和45.0%。菊粉在25℃、30℃和45℃时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75.73%、87.54%和87.78%。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菊粉无吸湿时为无定形态结构,当吸湿率在6.50%~11.25%时,菊粉开始由无定形态结构向半晶体转变,且在2θ=9.1°时有一个衍射峰,当吸湿率大于11.25%时,晶体态的菊粉含量随吸湿率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静态膨胀-动态循环萃取灵芝孢子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直接从未破壁的灵芝孢子中萃取油脂,在超临界CO2动态循环萃取之前引入静态膨胀工艺,考察了各膨胀因素对灵芝孢子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压力越高,膨胀时间越短,静态萃取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灵芝孢子油的萃取,而膨胀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灵芝孢子油的萃取。超临界CO2静态膨胀-动态循环萃取灵芝孢子油的优化工艺为:膨胀压力30MPa,膨胀时间30s,膨胀温度70℃,静态萃取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灵芝孢子油的萃取率达9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