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作物是我省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年来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长期以来,我省经济作物的生产结构不合理、栽培模式单一、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经济作物的积极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我省从改革耕作制度着手,提出了 "三个顺应 "的全新发展思路,大胆调整经济作物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实施了一系列稳产、高产、高效模式,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大发展,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力军。   一、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实施避灾模式   我省是一个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
婺源县茶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成功实践──永新县蚕桑生产情况的调查程锦,肖志飞(江西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330046)编者按为稳定蚕桑生产.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永新县做了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根据省农办《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经作局(关于永新县蚕桑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5.
程锦 《江西棉花》2002,24(3):6-8
江西省棉麻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自 1997年 10月份在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成立以来 ,已整整经历了四个春秋。 4年多来 ,在上级组织的关怀和指导下 ,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学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1 工作回顾1 1 积极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考察活动 四年来 ,学会推荐代表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共 5批 17人次 ,组织全省性学术交流活动 6次。并邀请到国家世界农业研究所所长刘正帮就江西省苎麻品种选育 ,苎麻产业化的问题 ,我国著名棉花专家项时康就江西省棉花栽培品种及栽培技术问题 ,美籍华人方同光博士就棉花遗传育种问题来江西省进行考察、论证…  相似文献   
6.
纺高支纱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等多种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纺高支纱陆地棉主要产量、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单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衣分、铃重、衣指、马克隆值、绒长、比强度、籽指;偏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铃重、比强度、衣分、衣指、籽指、绒长、马克隆值;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衣分、铃重、衣指、籽指、比强度、马克隆值、绒长。比强度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206,0.481,0.129。绒长与单株皮棉产量成不显著负相关,与比强度、马克隆值成正相关。马克隆值与比强度成不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说明高产纺高支纱陆地棉首先应具有结铃性强、成铃多的基本性状,同时要兼顾衣分;选择高强纤维不会影响高产基因型的获得;纺高支纱陆地棉存在纤维品质不配套的问题,应进一步改良。文章还对纺高支纱陆地棉的选育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棉花生产办公室江西省经济作物局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程确定了皮棉产量1500~1875kg·hm-2的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江西省平原洲地和水改旱棉区。2群体结构密度4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20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系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及产量的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和株铃数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较小,说明继续改良高品质系的产量性状潜力较大。纤维品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79.07%~89.47%之间,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中以衣分和铃重最高,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9.1%和81.85%,单株皮棉重最低,为55.05%。单株皮棉重与株铃数、株铃数与果枝数成极显著遗传正相关。利用与单株皮棉重遗传相关较强的多个性状构建的选择指数,比单纯选择单株皮棉重的效果好,其中以单株皮棉重、株铃数、果枝数和果节数结合选择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柑橘皮渣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方法]以柑橘废渣为主料,麸皮为辅料,通过固态发酵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gii)、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球拟圆酵母(Torulopsis globosa)4株菌中,优选出效果最佳的菌株,并优化菌株最佳混合比例。[结果]确定T.konigii∶C.tropicalis∶A.oryzae最优比例为2∶2∶1,发酵时间84 h,温度33℃,含水率70%,菌液接种量0.4 m L/g,发酵后粗蛋白含量达到35.03%,粗脂肪含量达到4.92%,同时粗纤维含量为12.08%。另外,通过光照强度对发酵饲料的影响试验可知,光强在1 000~2 500 lx时,可以促进微生物生产蛋白质和脂肪,当光强为10 000 lx时,微生物生产蛋白质和脂肪的能力受到抑制;另外,光照条件不利于粗纤维的降解。光照条件对非光合微生物发酵饲料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柑橘皮渣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在模拟玉米三维结构的过程中,需要描述和表征其各器官的变化。叶片是其重要的器官之一,而叶片造型的主要任务是叶片中脉曲线的设计。(方法)本文采用对中脉分段的方法,根据各分段曲率参数计算出每段变形之后的端点,递推得到若干可用于描述叶脉特征的点列。为了获得玉米植株叶片中脉的三维形态,作者采用三维数字化仪测量了36株玉米群体中脉的空间坐标。(结果)基于测定的三维坐标数据提取了各叶片中脉分段的曲率参数值,并对曲率值按叶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用于描述完整植株的五类叶型和各种叶型的位置分布规律。并采用VC++与OpenGL库相结合的可视化技术,实现了玉米群体的三维真实感重构,并将该方法模拟出的叶面积与实际测量的叶面积进行了验证,得到R2为0.9975。(结论)采用叶片分段并且逐段计算叶脉弯曲的方法,在对玉米的三维结构的构建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将为与形态结构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