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地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地域经济迅速发展,效益显著。如何为发展适合当地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积极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种植能力提供科学指导是气象服务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发展是一种资源,农业结构、农业布局和种类的确定以及农事活动等都必须考虑气候资源,同时也是趋利避害,减轻农业气候损失。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11月份大范围回流暴雪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回流暴雪是山东省秋冬季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为加强对这类灾害性天气的分析研究,提升预报能力和水平,笔者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11月份发生的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中尺度特征及热力、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期间的回流暴雪均存在雨雪相态转换,925 hPa以下的温度对降水相态有明确的指示意义;此类天气的概念模型是500 hPa和700 hPa在河套地区或东部是低槽,低层850 hPa从西南伸向山东的切变线,地面为西北-东南向的高压控制,直接影响系统包括:低槽、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大气湿度层深厚,到达对流层中层或更高;探空分析所有过程均存在逆温,这也是回流降雪的重要特征;在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场有强辐合,θse的低值区一直伸到中原腹地,在大气中高层出现对流性不稳定;散度场从下向上辐合辐散交替叠置,垂直速度场表现为从低空到对流层顶均是上升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深入了解莱芜市雷暴发生的气候规律以及演变趋势。利用1971~2000年莱芜市观测站资料,从雷暴的初、终日及绝对变率、雷暴日的年、月分布及变化趋势,以及雷暴初、终日的候平均气温阈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随着年代的推移,初、终雷日的平均日期都更加趋于稳定,但终雷日的年际差异大;雷暴期相对稳定,年代际变化不大,总的趋势略有变短的倾向,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是减少的,平均倾向率为每10年-2.5 d;雷暴的月分布基本呈单峰对称分布,7月份是雷暴的最为集中的1个月份;雷暴日与气侯平均气温的对应关系是,雷暴初日所对应的气侯平均气温为12℃,雷暴终日所对应的侯平均气温为14℃。从60年代到90年代,莱芜市平均初雷日、终雷日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对气象短信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气象短信的特点和不同类型气象短信的编写方法,对短信编辑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气象短信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4-5日山东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和大气监测自动站等资料,对2008年7月4~5日鲁东南、鲁西南~鲁中西部出现的暴雨、局部大暴雨的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等方面做了研究,通过分析:此次过程为典型的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交绥造成暴雨的天气形势,低空急流的建立、发展和维持,为暴雨区提供了强的水汽输送和能量积累;由于中、低层缺乏切变线等辐合系统,山东虽然水汽通道很好,但水汽辐合集中在局部地区,只造成局部的暴雨天气;各种能量指数对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莱芜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莱芜市地处鲁中山区腹地,素有“鲁中明珠”之称,是我省重要的农业区,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尤其以生姜、大蒜、鸡腿葱、大红袍花椒享誉全国,是我国著名的“生姜之乡”和“花椒之乡”。境内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并存,气候多变,自然灾害发生严重,农业经济受气候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气候暖化,降水减少,水资源缺乏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莱芜旅游气候资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莱芜1971~2000年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气候资料,通过计算莱芜各月综合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结合莱芜的自然景观特点,分析评估了莱芜丰富的旅游气候资源。通过分析发现,莱芜有6个月的适宜旅游季节,6月和9月是莱芜的最佳旅游期;从11月到次年3月莱芜的寒冷以及适宜旅游期内的雷暴、暴雨、高温等是影响莱芜旅游的不利因素;莱芜"十一"黄金周期间的气候适宜度优于"五一"黄金周期间。  相似文献   
8.
2001年8月4日,在稳定少动的副热带高压东南侧(592线附近),鲁中山区大汶河上游的莱芜市部分乡镇出现了大暴雨(附表),莱芜水文站4日9时30分出现洪峰流量1600m^3/s。由于降水强度大且时间集中,暴雨产生的洪水汇集大汶河并以3000m^3/s的流量涌入东平湖,致使东平湖水位暴涨,最高水位达44.38m,大大超过了42.5m的防汛警戒线,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4-5日山东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和大气监测自动站等资料,对2008年7月4-5日鲁东南、鲁西南~鲁中西部出现的暴雨、局部大暴雨的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等方面做了研究,通过分析:此次过程为典型的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交绥造成暴雨的天气形势,低空急流的建立、发展和维持,为暴雨区提供了强的水汽输送和能量积累;由于中、低层缺乏切变线等辐合系统,山东虽然水汽通道很好,但水汽辐合集中在局部地区,只造成局部的暴雨天气;各种能量指数对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