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省猕猴桃黑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confirm the causal pathogen and damage degree of a new disease of kiwifruit-black spot in Shaanxi Province, a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in Zhouzhi County and Huyi District in 2018. The pathogen was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d fruits and identifi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ity testing, sequence alignment and phylogenic tre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black spot was 65%, and the early fruiting rate was 33%. Fruits infected with black spot disease were soft-rotted after being stored for two months under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he pathogenic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under skin of Cuixiang kiwifruits and the strains could produce two types of conidia, including oval α-type conidia and curved β-type conidia. Through sequences alignment of 18S rRNA, ITS, reference gene (EF1-α) and phylogenetic tree clustering analysis, it was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ausal pathogen causing black spot disease of Cuixiang kiwifruit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Diaporthe eres.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是随着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药物研究方法,近年来逐渐成为新农药研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CADD的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和基于配体结构的药物设计(LBDD),及其在农药创制研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鉴定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生物型,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分离,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并测量特征值,通过茎线虫线粒体COⅠ通用引物、ITS区通用引物及A、 B生物型的特异性引物对不同地区采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PCR检测及序列分析,利用MEGA6.0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种群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为B型,关中地区为A型。形态特征值数据显示雌成虫体长、体宽均大于雄成虫,A型的体长、体宽均大于B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陕北不同地区的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聚为一支,合阳、兴平的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聚为一支,与分子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溃疡病是严重危害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要细菌性病害,由于致病菌潜伏期不表现病症,常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期。为实现猕猴桃溃疡病田间无症带菌状态的早期诊断,本研究对田间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优化,并采集田间无症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病健交界处组织用金氏B培养液浸泡8 h可获得质量较高的PCR模板;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φ=10%的甘油能显著增强扩增效果;当检测无症带菌样本时,浸提液中加入Na2SO3,26 ℃浸泡8 h有利于降低PCR反应中抑制物的干扰;进一步优化PCR反应中模板DNA的添加量;无症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在猕猴桃孕蕾至开花期的新生枝条中溃疡病致病菌的检出率最高,可达91.8%。本试验优化后的PCR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有助于及早发现无症带菌的猕猴桃溃疡病病株,对尽早有针对性实施田间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卵对高温和低温的适应性,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卵在不同温度(10℃、13℃、16℃、19℃、22℃、35℃、38℃和41℃)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2h和24h)后转移至适温(28℃)培养,对其孵化、发育历期及性比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期高温和低温处理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孵化率、孵化时间、发育历期及性比具有一定影响。10℃、13℃、38℃和41℃下,卵的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孵化时间随着温度增加而缩短; 10℃、13℃、16℃温度处理会显著增加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 38℃、41℃温度处理会显著缩短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41℃高温处理12h后,草地贪夜蛾雌虫比例为56.33%,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对草地贪夜蛾有效的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1种常用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或卵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药后72h,7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5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4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3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校正孵化抑制率达到85%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化学防控草地贪夜蛾的用药方案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安全药剂,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幼虫为试验对象,采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其LC50值的大小顺序为:5%甲维盐ME<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10%虫螨腈SC<40%辛硫磷EC<90%敌百虫SP。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杀虫剂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10%虫螨腈SC和40%辛硫磷EC在72 h后防效均可达到100%,5%甲维盐ME和90%敌百虫SP在72 h后防效达到90%以上。因此,这5种杀虫剂可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筛选对猕猴桃黑头病病原真菌(Diaporthe eres)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陕西周至县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BKH。显微及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菌株BKH在平板上能显著抑制Diaporthe eres生长,抑菌率为72.5%,且对猕猴桃黑头病田间防效可达91.7%,在猕猴桃黑头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短期低温和高温对草地贪夜蛾蛹和成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设置低温10?13?16?19℃和高温35?38?41?44℃共8个温度梯度, 将初化蛹和新羽化成虫分别处理2 d和4 d, 之后置于28℃下继续饲养, 观察了不同处理下蛹的发育历期?羽化率?成虫寿命?成虫产卵期及繁殖力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 草地贪夜蛾蛹经10~19℃低温2 d和4 d处理, 羽化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最高达到100.0%, 而经35~38℃高温2 d和4 d, 其羽化率降至30%~60%?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 41℃以上高温处理2 d时蛹全部死亡, 即蛹的致死高温≤41℃?在10~19℃时, 成虫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在16℃处理4 d时雄成虫和雌成虫寿命达到最高值, 分别为10.2 d和11.1 d, 44℃处理2 d成虫不能存活, 即成虫的致死高温≤44℃?雌蛾产卵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19℃处理4 d的产卵量最高, 为984.5粒?35~41℃处理2 d或4 d, 雌蛾不产卵或产卵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 16~19℃短期低温有利于草地贪夜蛾雌成虫产卵, 而16℃以下短期低温或35℃以上短期高温对草地贪夜蛾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对猕猴桃黑头病有效的杀菌剂,以猕猴桃黑头病病原菌Diaporthe eres为试验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并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猕猴桃黑头病的田间防效显著(P<0.05)。因此,这5种杀菌剂均可作为病害防治的有效药剂,特别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3种杀菌剂田间防效均达到85%以上,可作为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