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评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发了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基于网络版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上开发,能够远程操作。系统具备评估温州范围内任意处的基因漂移风险,为转基因水稻的管理、防止生态问题发生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转基因水稻花粉活力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以含bar基因的抗Basta转基因籼稻B68-1为材料,分别在温度20℃、25℃、30℃、35℃及相对湿度30%、50%、70%、90%的不同温湿组合条件下进行处理,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了这些组合条件处理下B68-1转基因水稻花粉离体0、1、2、3、4、5、6、8、10、12、14 min后的活力。试验结果表明,B68-1花粉离体后活力变化在各种条件下呈现为"S"型或"S"型的一段;B68-1花粉离体后活力在一定湿度条件下随着温度先升后降,各湿度条件下花粉在25℃时活力最强,高温对花粉活力的胁迫作用更大;B68-1花粉离体后活力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随着湿度也是先升后降,各温度条件下花粉在相对湿度70%时活力最强,高湿对花粉活力的胁迫作用更大。通过指数形式的生长曲线(Logistic方程)分段函数,拟合构建了B68-1花粉活力在不同湿度下的温度模型,可精确预测花粉存活时间和寿命,为进一步准确估算转基因水稻基因飘移距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设施番茄生产中的气象灾害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设施栽培因土地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而广泛应用于生产中,但设施番茄也易遇到各种气象问题。针对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特点,以越冬番茄为例,提出这些地区设施番茄易出现的冷害、湿害、弱光、热害、渍害等自然灾害。种植者应及时了解最新天气预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大棚农业生产中的冻害防御能力,该文研制了用于南方塑料大棚冻害防御的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并实际试验了该增温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成本。该增温器以酒精作为燃料,以置于温室大棚内关键位置的温度传感器作为启动和关闭的信号源,能够根据棚内实际温度变化进行精确加温。在试验棚(增温器加热,长度和跨度为8 m×40 m的双层塑料大棚)和对照棚(不加热,长度和跨度为8 m×40 m的双层塑料大棚)进行了连续12 d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在夜间试验棚的温度比对照棚高2~3℃,维持此状态6 h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仅为30元左右。该增温器具有操作方便、费用较低、增温快速、使用环保的特点,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冻害防御工具。  相似文献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杨梅大棚内气温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2009年12月-2010年5月塑料大棚内外观测的气象数据,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杨梅生产大棚内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测模型,根据逐时转化系数计算出棚内相应的逐时气温,达到逐时预报大棚内气温的目的。通过模拟回代和对独立试验数据的验证,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大棚内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和逐时气温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8℃、1.4℃和0.7℃,精度明显高于同时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的模型。该模型所需参数少,实用性强,模拟精度高,可为设施杨梅气象服务和环境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南闽北地区夏菜早熟栽培过程中遇到的温度偏低、光照不足而引起夏菜植株生长障碍、化粉发育不良、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的研究,并将实际种植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本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鉴于目前大棚已经成为各地蔬菜栽培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研究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因子的变化已成为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课题。温州市的气候虽然较为温和,但低温的危害仍然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对温州市的大棚进行了一系列的小气候试验研究,提出了低温危害等农业气象灾害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地道药材温郁金种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生物引种的相似性原理,以温郁金地道产区环境因子为目标值,应用GIS技术分析温郁金适宜种植区,为温郁金科学引种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温郁金在温州具有广泛的适宜种植区,其中最适宜面积占全市行政面积的61.93%,适宜面积占24.93%,一般适宜面积则为10.61%;以瑞安、瓯海、龙湾、鹿城、永嘉组成的区域带为最适宜种植分布中心。研究结果与古代及现代文献记载的温郁金产地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并与近几年温郁金推广种植工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利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气候资源,本研究通过分析目前温州市各县(市、区)的早稻播种日期,发现目前各地的早稻播种期安排在应对气候变暖上差异很大,大部分地方随气候变暖略有改变,极少数地方大幅提早播种,总体上不能很好利用当前的气候资源。针对温州早稻播种期没有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现状,在温州各县(市、区)国家站历史日平均气温资料基础上计算各地历年的稳定通过11℃初日,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齐次性分析和均值差异显著性T检验,系统分析回暖期的变化,得出除山区泰顺外各县(市、区)的稳定通过11℃初日在2000年前后均发生显著改变:2000年后的11℃稳定通过初日80%保证率及平均值均较之前提前1旬以上。结合播种期现状,提出当地气象部门应该在3月中旬初开始制作发布早稻播种适宜天气预测,当地农业部门和种植户根据预测结果和自身茬口计划合理安排播种的改进办法。这一改进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实践中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蔬菜大棚内、外CO2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证明在大棚中蔬菜光合作用强烈时CO2缺乏,进行人工增施的必要性。在黄瓜、辣椒、番茄等蔬菜大棚内采取多种方法施用CO2后,对各种指标进行了测定,表明增施CO2对于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