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由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组织指导,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主持实施.共有10个新品种参试,设汕油523为对照种,全省共10个试验点承担本年度试验.10个参试品种有7个品种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3个品种比对照种减产.其中,汕油诱1号、仲恺花44、汕油辐1号、仲恺花99、粤油18、粤油390比对照种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湛油53增产不显著,仲恺花332、粤油410两个品种减产未达显著水平,花育33号比对照种减产达到极显著水平.推荐粤油390、汕油辐1号、汕油诱1号和仲恺花99共4个品种参加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SSR标记与花生抗黄曲霉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选用100对SSR引物对12个抗感黄曲霉花生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共有41对引物在不同品种间检测出2~4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153~0.750.供试品种SSR标记基因型与黄曲霉侵染指数间的关联分析表明有5个标记与抗性相关,其中标记pPGSseq19D9与抗性关联度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达0.913.进一步观察发现pPGSseq19D9的扩增带型能直接区分抗感品种,初步推断pPGSseq19D9可能与一个贡献率较大的抗黄曲霉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发酵液抑菌实验、薄层层析法以及ELISA法,检测绿色木霉对花生黄曲霉的抑菌活性和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绿色木霉的拮抗作用增大,绿色木霉向黄曲霉扩张逐渐形成包围趋势,拮抗带宽度5.5 mm;不同培养时间和培养浓度的绿色木霉发酵液对黄曲霉均有抑制效果,且能抑制毒素的产生并降解黄曲霉毒素B_1,当发酵液浓度为5%时,降解率达95%;大田试验发现该发酵液能显著降低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降低率达97%,同时能较大程度地抑制土壤中黄曲霉的生长。绿色木霉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抗菌活性物质,此研究可为花生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花生栽培种SSR遗传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花生栽培种品种间分子多态性相对缺乏, 至今未构建出较完整的分子遗传图谱。本研究以粤油13和阜95-5为亲本, 通过杂交构建包含184个F6重组自交系的遗传作图群体。采用652对genomic-SSR引物和392对EST-SSR引物对亲本进行多态性检测, 从中筛选出121对多态性引物, 在亲本中共检测到123个多态性位点。利用作图群体对多态性SSR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 获得包含108个SSR标记(102个genomic-SSR标记和6个EST-SSR标记), 涉及20个连锁群, 总长568 cM, 平均图距为6.45 cM的花生栽培种遗传图谱。与前人构建的花生野生种(A. duranensis × A. stenosperma, AA genome)SSR遗传图谱比较, 初步确定本研究构建的遗传图谱中有11个连锁群与野生种遗传图谱的6个连锁群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借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100个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等21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平均为51.37%,蛋白质为26.31%,总氨基酸为22.611%,油酸为44.84%,亚油酸为34.05%。主成分分析表明,21个品质性状可综合成3个主成分,分别为蛋白质和氨基酸因子、不饱和脂肪酸因子和粗脂肪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量的74.47%。聚类分析表明,100个花生品种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间品质存在不同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花生品质的综合评价,可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为花生亲本的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源于大豆EST的花生属(Arachis)同源SSR标记的开发及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拼接394 370条大豆EST共获得82 614条Uni-EST,其中2 082条包含2 191个SSR位点,平均每22.96 kb EST出现1个SSR。二核苷酸重复在大豆EST-SSR中占比例最大(63.5%),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30.9%);AG/CT在SSR基序(motif)中出现频率最高(35.8%),AT/AT (25.4%)次之。2082条SSR-EST共设计引物685对,其中582对在4个大豆品种中得到有效扩增,98对检测出多态性。582对可扩增引物在花生属中的可转移性分析表明,大豆EST-SSR在花生属9大区组间的可转移性有所差异(12.4%~15.7%),匍匐区组最高,大根区组最低,平均为14.2%。79对可转移性同源标记在花生区组中的多态性分析表明,供试SSR有69个在10野生种间检测出多态性,仅5个在22个栽培品种中具多态性。对引物ES-105在大豆和花生区组中的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两个大豆品种间仅SSR位点存在3个AT重复差异,其余序列均一致,而大豆与花生区组间的扩增产物在序列上存在较大差异,花生区组除缺失SSR位点外,侧翼序列也存在频密的插入/缺失和置换。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豆EST开发花生属同源SSR标记具可行性。作为有功能的分子标记,大豆EST-SSR在花生区组内多态性丰富,可直接用于大豆-花生比较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某小缸径柴油机原理样机设计阶段,部件装配试验出现了预紧状态下缸套变形过大现象。为达到设计指标要求,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分别考察了螺栓预紧力大小、螺栓布置位置、缸套壁厚、机体支撑部位刚度对缸套变形的影响,并进行改进设计。分析计算和试验结果均表明,改进后设计方案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2013年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共有14个品种参试,其中汕油523为对照种,七省区11个试验点承担本年度试验。参试新品种中,2个品种干荚果产量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11个品种比对照种减产。其中桂花69、粤油410比对照种增产,增产未达显著水平;湛红3号、泉花511、贺油14、龙花106、莆花21比对照种减产,减产未达显著水平。仲恺花99、湘花2008、汕油辐1号、闽花15号、福花8号、粤油390比对照种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PR10(pathogenesis-related class10protein)类蛋白与植物的抵御外来病害及系统获得性抗性(SAR)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采用基于PCR的基因组DNA步移法,从抗黄曲霉花生品种粤油20中克隆ARAhPR10(Aspergillus flavus-resistant AhPR10)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上游256bp类似启动子序列,并对其进行植物顺式作用元件数据库PLACE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类似启动子序列含有4处TATA box和2处CAAT box保守的启动子结构元件,还有6处W-box、1处BIHD1和3处GT-1motif抗逆应答元件,其中W-box常见于PR蛋白的启动子区内参与病程应答。我们初步认为本研究克隆的序列可能是ARAhPR10基因的启动子。  相似文献   
10.
参考幼叶、子叶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方法,利用花生种子胚生长旺盛的特性,以花生种子胚中段为外植体材料建立一个新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含3.0mg/L的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30d可以诱导出丛生芽,诱导率达到92.5%;丛生芽转至1/2MS+0.2mg/LIBA+0.1mg/LNAA的培养基中培养2~3周,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