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我国应对加入WTO、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实现。应针对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的现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健全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五大体系。  相似文献   
2.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的引进与推广力度,促进科技进步是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针对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现状,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机构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创新模式.应该是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农业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我国农业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围绕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讨我国农业应用研究今后的工作重点及发展策略,提出了加强农业应用研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南4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型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金刚30、窄叶青、XM5、XM6、M41等5个品种为鉴别品种,将来自4省的75个细条病菌菌株的毒力划分为0、Ⅰ、Ⅱ、Ⅲ、Ⅳ、Ⅴ、Ⅵ等7个致病型,0、Ⅰ、Ⅱ、Ⅲ、Ⅳ型毒力差异主要呈由弱到强的数量变化,占测试株的89.3Yo,其中较强毒力的Ⅲ、Ⅳ型菌占参试菌的54.7%;Ⅴ和Ⅵ型间呈交叉反应式的强互作关系,占参试菌的10.7%。4省菌株毒力的比较表明,福建省以Ⅲ、Ⅳ型菌为主;江西省以Ⅲ、Ⅵ型菌为主;湖北省以Ⅱ、Ⅲ型菌为主;湖南省没表现突出的优势群,但较强毒力的Ⅱ、Ⅲ、Ⅳ型菌所占比例为55.6%。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创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的引进与推广力度,促进科技进步是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针对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现状,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机构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创新模式,应该是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盆栽水稻采用针刺、喷雾、盆水等不同方法接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后,检测稻株发病和盆水中的噬菌体,结果表明:未接种稻细条病菌的 处理中,无稻株发病,盆水中也未测到噬菌体;3种接种处理均可引致稻株发病,并先后在其盆水中检测到噬菌体,说明噬菌体与致病菌有密切的伴随关系。在采用叶面喷雾和盆水接种稻白叶枯自然组合菌株B-1和单细胞系菌株IV-16试验中,B-1处理后能引起稻株发病,且在盆水中测到噬菌体;而IV-16处理后虽引起稻株发病,但盆水中无噬菌体,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植物病原细菌噬菌体是由病菌中的溶原细菌传带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噬菌体技术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发展趋势预测,关键是能否准确地测定稻田水中的噬菌体数量。噬菌体数量是通过一定量的稻田水在指示菌的琼脂平板上显现的噬菌斑数量反映的,随着气温的升高,田水中所含的杂菌数量也急剧升高,将影响噬菌斑在指示菌底板上显现。为了使培养基底板清晰地显示噬菌斑,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稻田水样品,以减轻杂菌的干扰。作者通过对几种方法的比较,选择出一种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就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产业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产业体系功能实验室科学家岗位职责及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型鉴别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针刺接种法研究了20个水稻品种与40株稻细条病菌的互作关系,并通过对品种抗感性和生育性的比较,选出金刚30、窄叶青、XM5、XM6、M41作为鉴别品种,将40株稻细条病菌划分成0、Ⅰ、Ⅱ、Ⅲ、Ⅳ、Ⅴ、Ⅵ等7个型,各型的反应模式依次为:RRRRR、SRRRR、SSRRR、SSSRR、SSSSR、SSRSR、SRSRRR在湖北种植条件下,此套鉴别品种可以鉴别出病菌毒力呈强弱性反应的数量变化和呈互作交叉性反应的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