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产茶大县向产茶强县的跨越——歙县茶叶经济崛起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无奈的辉煌歙县产茶始于唐宋,兴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a。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歙州列入浙西茶区。悠久的产茶历史创造了众多驰名中外的名优品牌,声誉很高的“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银钩”、  相似文献   
2.
安徽大别山区信息扶贫工作实践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扶贫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安徽大别山区信息扶贫工作的实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信息扶贫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4.
茶叶是歙县森村乡最重要农业支柱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该乡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对下一步发展思路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间作是茶园生态抑草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四年生的茶园中间作鼠茅,研究其对茶园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园间作鼠茅可以显著地降低杂草的发生,其中,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9%左右。与清耕相比,间作鼠茅后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提高了65.00%、49.19%和95.54%。间作鼠茅均可以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其中氨基酸增加最明显,增加了49.8%;间作鼠茅明显提高茶树的发芽密度和百芽重。结果表明间作鼠茅有望成为一种生态的茶园抑草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绿茶加工杀青理条复式工序中,因茶叶理条动力学机理不明而导致成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研究茶叶在连续复式理条机锅槽内茶叶与锅槽连续碰撞规律,建立茶叶在锅槽内滚动、抛撒、碰撞3个阶段的动力学模型,确定连续复式茶叶理条机的成条机理。根据茶叶在锅槽内的运动成形规律,优化斜U形锅槽,并利用Rocky Dem建立热固耦合下茶叶-锅槽相互作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茶叶平均速度及受力进行分析,确定了锅槽往复运动速率、锅槽挡板角度和锅槽与水平面夹角的最优工作参数。在最优参数确定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实际工况下的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锅槽挡板角度为114.1°、锅槽往复运动速率为190.9 r/min、锅槽与水平面夹角为3.2°时,成条率为85.89%,碎茶率为1.70%,满足理条农艺要求。验证试验表明,在该最优结构与作业参数组合下,成条率、碎茶率分别为84.26%、1.79%,与优化结果相对误差在5%以内,表明优化结果的可靠性与精度。该研究可为茶叶理条成形机理与理条机关键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中林2001杨、南林95杨、南抗杨等3个杨树品种叶片为材料,选用15种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9种分化培养基和7种生根培养基,研究不同基因型、激素组合以及外植体状态对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效果与NAA/6.BA比值有一定相关性.在愈伤组织诱导中NAA/6-BA比值在4:1~5:1之间,愈伤组织分化中NAA/6.BA比值大体在1:4-1:10之间:不同品种在上下表皮气孔数、诱导愈伤、分化再生培养上都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接种叶片的不同放置方式、叶片上的不同部分对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秸秆原料炭化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  马友华  沈周高  马中文  谢昕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12-8613,8738
从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加以炭化、活化方面,阐述其生产机制炭、活性炭和麻秆炭的工艺技术方案、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并对安徽省未来的秸秆炭化方面的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1歙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茶产业作为歙县农业第一主导产业,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开展名优茶开发与产品结构、茶叶加工设备改造与加工体系调整、茶树品种更新与无性系良种推广、质量安全体系构建与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茶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与品牌宣传以及茶叶税收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针对性工作,歙县茶产业得到了较陕发展,先后被农业部等单位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农业标准化(茶叶)示范县”、“2012年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安徽省茶产业十强县”。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歙县最富特色、最具潜力和最有作为的优势支柱产业,茶园面积和综合产值居安徽省第一。本文就该县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未来发展思路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